朱坤澳瑞特 房产 合肥南站抗疫记,一座城市的守护与温度

合肥南站抗疫记,一座城市的守护与温度

2022年春季,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席卷全国时,合肥这座千万人口城市迎来严峻考验,作为华东重要交通枢纽,合肥南站瞬间站上疫情防控最前沿,这座每日吞吐量超10万人次的高铁站,既是城市发展的脉搏,也成了疫情阻击战的“风暴眼”。

合肥南站抗疫记,一座城市的守护与温度

钢铁动脉上的防疫屏障
4月清晨5:30,防疫人员已在南站西广场搭建起25个核酸检测通道,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手持扫码牌,引导凌晨抵达的旅客保持间距排队,来自杭州的商务旅客王先生感慨:“出站到完成核酸不超过15分钟,这种效率让人安心。”

据合肥市防疫指挥部统计,南站高峰日需查验超8万人次健康码,处置异常码情况逾百起,在保持铁路大动脉畅通的同时,这座现代化车站悄然转型为精准防控的堡垒:红外测温系统实现100%覆盖,负压隔离室增至12间,智能消毒机器人24小时巡弋……科技与人力在此完美融合。

流动中国的温暖切片
“请出示行程码”———这句话防疫人员每天要重复数千次,但在机械的查验背后,藏着无数温情瞬间,5月12日,从上海转运来的白血病患儿需要经合肥赴北京治疗,南站紧急启用“生命绿色通道”,医疗组全程护送,仅用8分钟完成转运交接。

在到达层东侧的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会为手机没电的旅客提供充电宝,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手写登记,这些细节构筑起特殊时期的“合肥温度”,正如站长李志强所说:“防疫是责任,但服务永远是车站的初心。”

数据背后的坚守
翻开南站防疫日志,一组数据令人动容:累计进行环境采样2300余次,组织员工核酸检测超4万人次,消杀面积相当于280个足球场...数字背后是468名铁路职工和302名志愿者的日夜坚守,保洁组长王梅连续40天住在车站储物间,她说:“守住这里,就是守住整座城。”

智慧防疫的合肥方案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南站创新推出“五色预警”机制,根据客流量动态调整查验通道,当某地出现中高风险区时,系统会自动识别相关购票旅客,提前部署专项服务组,这种“精准防控+人文关怀”的模式,被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在闸机口,新安装的智能验码设备能同时识别健康码、核酸报告和体温,工程师张工介绍:“系统将验码时间从人工的30秒压缩至2秒,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人员聚集风险。”

春天的守望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南站西出口的樱花如期绽放,来自阜阳的农民工李大军坐在花坛边等待返乡班车,他手中的核酸报告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今年工地活少,但车站安排我们优先检测,今晚就能见到孩子了。”

暮色中的南站灯火通明,最后一班高铁驶离站台,消毒喷雾器的声音在候车厅回荡,工作人员正在为次日5:00的首班车做准备,这座车站就像永不停歇的钟摆,在疫情防控和保障出行之间寻找着最佳平衡点。

合肥南站的抗疫实践证明:疫情防控不是冰冷的隔断,而是更有温度的连接;不是发展的暂停,而是为了更安全的前行,当疫情终成历史,这段关于坚守、创新与温情的记忆,将继续在钢轨延伸的方向熠熠生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fangchan/17554.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14024407176038104739047.jpg

浙江杭州疫情最新通报,防控措施升级,市民积极配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