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冠疫情防控最新消息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进入新阶段,我国的防控策略也适时调整为“乙类乙管”,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不管,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山西省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并根据国家最新部署和本省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三晋大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以下为您梳理山西省新冠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与核心要点。
当前总体态势与防控策略基调
根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通报,目前全省疫情总体呈现平稳、可控的低水平流行态势,零星散发的本土病例依然存在,但均在第一时间被纳入管控范围,未形成规模性反弹,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当前的防控核心已从应急围堵转向更加强调“精准防控”和“常态化监测”,工作的重心在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关键是早发现、快处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取最大的防控效果,这意味着,以往大规模、全城范围的静态管理将极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精细化管控。
最新防控措施与政策调整
-
入境人员管理与“外防输入”: 山西省严格执行国家对入境人员的隔离管理政策,所有入境人员需接受“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在此期间,将进行多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要求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并主动配合社区完成核酸检测,此举旨在最大限度地将输入性风险管控在闭环之内。
-
省内人员流动与场所管理:
- 健康码与行程卡: “山西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仍是日常出行的必备电子凭证,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均需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的“防疫三要素”。
- 核酸检测: 建立了“常态化核酸检测+重点人群加密检测”机制,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在公共场所设置了便民核酸采样点,为市民提供“愿检尽检”服务,对于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冷链物流、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学校师生等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则严格按照规定频次进行定期核酸检测,构筑“监测预警”的前哨。
- 聚集性活动管理: 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对确需举办的会议、培训、展览等聚集性活动,严格控制规模,并制定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
疫苗接种工作推进: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依然是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最关键手段,山西省正在持续推进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疫苗接种工作,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持续开放接种服务,并通过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接种便利性和覆盖率,最新消息显示,全省正在有序部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以应对不断演变的病毒。
面对局部疫情的科学应急处置
一旦某地出现本土阳性感染者,山西省的应急响应机制将迅速启动,流调溯源队伍会第一时间锁定密接、次密接人员,并实施精准管控,根据风险范围,科学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进行差异化管控,迅速组织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以最快速度筛干捞净潜在感染者,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目的,就是以快制快,在病毒传播链形成之前将其彻底斩断,确保疫情不扩散、不外溢。
对公众的提示与建议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山西省疫情防控办向广大市民发出最新提示:
- 履行个人责任: 自觉遵守防疫规定,配合扫码、测温、查验核酸证明,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轨迹通报,如有重叠,立即报备。
- 加强个人防护: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规范佩戴口罩。
- 做好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不要自行服药,应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积极接种疫苗: 符合接种条件的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接种,为自身和家人构筑健康防线。
- 保持良好心态: 不信谣、不传谣,从官方权威渠道获取信息,面对疫情,保持理性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山西省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精准化、常态化”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项措施的调整与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方的道路仍需谨慎,但只要全省上下同心协力,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筑牢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我们就一定能够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请广大市民持续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消息,积极配合,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