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情的阴霾笼罩城市,每一所高校都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郑州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筑起一道坚固而温暖的校园安全防线,书写了一段特殊时期的育人篇章。
科学部署,织密校园“防护网”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郑州师范学院始终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学校党委和行政快速响应,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多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联动、覆盖全面的工作机制。
精准施策,动态调整。 学校严格遵循上级部门的防控指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不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从日常的健康打卡、体温监测,到涉疫风险地区的流调排查;从常态化的核酸抽检,到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从校门管理的严进严出,到重点场所的定期消杀……每一项措施都力求精准到位,确保校园这片“净土”的安全,学校会根据疫情风险等级的变化,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既保证了防控的有效性,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技术赋能,智慧防控。 郑州师范学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疫情防控注入“智慧”力量,健康打卡系统、行程轨迹排查平台、线上教学平台等广泛应用,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收集、分析和应用,师生通过手机即可完成每日健康上报,辅导员、学院领导能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图书馆、食堂等场所的预约、限流系统,也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教学不断线,云端课堂保质量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是疫情期间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大考验,郑州师范学院迅速行动,全面转入线上教学模式。
精心组织,保障运行。 教务处、网络中心等部门通力协作,提前对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压力测试和技术保障,确保网络畅通、平台稳定,组织教师参加线上教学技能培训,提升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从传统的“三尺讲台”到方寸屏幕,老师们化身“网络主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探索互动式、研讨式线上教学方法,努力保证云端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打折。
关怀入微,一个不落。 学校特别关注因疫情无法按时返校或处于隔离状态的学生,通过“一人一策”的方式,确保他们能够同步参与线上学习,辅导员、班主任通过线上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疏导,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坚持,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温度。
人文关怀,筑牢心理“防护墙”
长时间的封闭或准封闭管理,难免会给师生带来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郑州师范学院深知,疫情防控不仅是病毒阻击战,更是心理防御战。
心理疏导,贴心守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和线上咨询平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支持,通过举办线上心理讲座、团辅活动,推送心理调适文章等方式,帮助师生学习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的方法,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
丰富生活,舒缓压力。 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学校团委、各学院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文体活动,如“云端”音乐会、读书分享会、室内健身挑战赛等,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有效缓解了焦虑情绪,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排忧解难,传递温暖。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同学们的生活起居;后勤部门全力保障餐饮供应,稳定物价,增加花色品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一点一滴的关怀,汇聚成暖流,温暖着每一位学子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担当作为,青春力量在“疫”线闪光
在郑州师范学院的抗疫战场上,活跃着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他们是由学生党员、团员骨干、学生干部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在核酸检测现场,他们维持秩序、扫码登记,耐心引导;在食堂、图书馆,他们提醒同学们佩戴口罩、保持距离;在宿舍区,他们协助分发物资、宣传防疫知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郑师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学校的治理能力和师生的意志品质,郑州师范学院以坚定的决心、科学的策略、周密的安排和人文的关怀,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段特殊的经历,不仅守护了校园的平安,更锤炼了师生们坚韧不拔的品格,凝聚了众志成城的力量,冬已尽,春可期,经历过疫情洗礼的郑州师范学院,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