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病毒博弈的漫长历史中,中医药始终是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当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全球,作为中国南大门、人口流动大枢纽的广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州地区的中医医院体系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将一碗碗、一剂剂凝聚着千年智慧的抗疫中药,化为守护市民健康的“粤式盾牌”,书写了新时代“岐黄战疫”的动人篇章。
底蕴深厚,固本培元抗时疫
广州,作为岭南医学的发祥地与核心区域,其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广州的中医医院,如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其中医药在抗疫中作用突出)等,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岭南温病学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的高地,面对新冠病毒这一“戾气”,广州中医界迅速行动,依据国家诊疗方案,结合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人群体质多“湿、热、虚”的特点,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独特优势。
在疫情初期,广州的中医医院便积极参与,组织名老中医和专家团队,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他们普遍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核心病机围绕“湿、毒、瘀、闭、虚”展开,基于此,各家医院在遵循国家推荐方剂(如“清肺排毒汤”)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减化裁,形成了更具地方针对性的协定处方,这些方剂注重“宣肺化湿、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旨在调节人体内在平衡,提升正气(免疫力),从而有效对抗外邪(病毒)。
全程介入,精准施治显奇效
广州中医医院在抗疫中的一大亮点,是实现了中医药的“早、全、准”介入。
- 早期预防,关口前移: 为保护一线工作人员、密接人群及普通市民,广州多家中医医院推出了预防性中药汤剂、颗粒剂以及中药香囊、熏蒸方等,这些预防措施旨在“扶助正气”,通过调理体质,降低感染风险,起到了稳定社会情绪、构筑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 中期治疗,截断扭转: 对于确诊患者,尤其是轻型和普通型,中医药治疗成为主力,在广州的定点收治医院,中医医师深入隔离病区,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个性化的中药汤剂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纳差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有效阻止了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大大缩短了病程,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 后期康复,全面调理: 针对部分患者康复后存在的肺功能损伤、乏力、嗅觉味觉失灵、焦虑失眠等后遗症,广州中医医院开设了新冠康复门诊,运用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穴位贴敷、八段锦、呼吸导引等综合疗法,帮助患者全面恢复身心健康,体现了中医药在“瘥后防复”阶段的系统优势。
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方便饮”
为了让抗疫中药更好地服务于民,广州中医医院在剂型和使用便捷性上做了大量创新,除了传统的需要煎煮的中药饮片,他们广泛推广和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这种即冲即饮的剂型,便于携带、储存和标准化调配,尤其适合在方舱医院、隔离点等大规模人群中快速分发和使用,确保了药效的稳定和用药的及时性,医院还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展线上中医咨询和处方开具,并通过快递将药品直接送到患者家中,实现了“无接触”中医药服务,在特殊时期保障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文化自信,岭南智慧惠四方
广州中医医院在抗疫中的卓越表现,不仅是对其临床实力的检验,更是对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一次成功展示,这些源自《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又经过岭南医家千百年实践锤炼的理论与方药,在现代疫情的严峻挑战下,再次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科学性,它们与西医治疗手段相互补充、协同作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和“广州经验”,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宝贵的东方智慧。
广州中医医院以其深厚的学术根基、全程的介入模式、不断的服务创新,将抗疫中药打造成了守护羊城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屏障,这一碗碗飘香的中药,承载的不仅是祛病除疾的药效,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和“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它向世界宣告:在面对未知疾病的挑战时,古老的中医药智慧,依然能够焕发出璀璨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