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特性的进一步显现,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秉持“生命至上、科学防控”的原则,于近期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调整,这些调整并非简单的“放松”或“收紧”,而是基于大量本地实证数据和风险评估后采取的精准化、科学化升级,旨在平衡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健康和生活秩序,当前澳门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核心可概括为: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强化精准防控措施,优化出入境管理,并大力推进疫苗接种。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内涵持续深化

澳门特区政府多次强调,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是我国疫情防控的总方针,也是保障澳门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石,澳门的“动态清零”并非追求绝对的“零感染”,其内涵随着对病毒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演进,当前的重点是快速、精准地扑灭疫情源头,切断传播链,防止出现社区大规模爆发,从而避免医疗资源挤兑,为整体社会尤其是长者、儿童等脆弱群体构筑坚实屏障。
这一方针的深化体现在从“全城相对静止”等大规模管控模式,向以区域和人群为重点的精准管控转变,一旦出现本地病例,政府会迅速划定包括封控区、防范区在内的重点区域,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管控,对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群进行快速追踪、隔离和核酸检测,而非轻易采取全域静态管理,这种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大多数居民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了防控措施的温度与精度。
精准防控措施全面细化,科技赋能效率提升
最新的政策在防控措施的精准性上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安排,并充分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效率。
-
风险人群分级管理:根据暴露风险程度,对人员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对入境人员、高风险岗位人员(如冷链、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实行定期高频次核酸检测,对本地疫情中的重点区域人员,通过健康码系统实施“黄码”、“红码”管理,限制其进入公共场所,并要求完成规定的核检次数后转为“绿码”,这种分级管理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圈定,避免“一刀切”。
-
核酸检测策略优化:推行“重点区域核酸检测”、“重点人群常规检测”与“自愿性全民检测”相结合的模式,不再轻易启动全员核酸检测,而是将资源集中于传播风险最高的环节和人群,增加便民核酸采样点的分布,推广快速抗原检测作为辅助筛查手段,方便居民自查,实现早发现。

-
流调溯源与信息化支撑:澳门健康码与行程记录功能持续优化,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一旦发生疫情,流调队伍能够快速、精准地锁定传播链,为采取针对性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出入境政策动态调整,便利必要往来
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澳门的出入境政策备受关注,最新政策在“外防输入”的前提下,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
与内地联动,动态调整隔离措施:澳门与内地,特别是与珠海市的通关政策保持紧密联动,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对由澳门入境内地人员的医学观察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在疫情平稳期,已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员入境珠海的隔离时间有望缩短,甚至调整为居家健康监测,这极大地便利了跨境工作、生活的人员。
-
放宽部分外籍人士入境限制:在评估全球疫情和本地防控能力后,澳门已逐步放宽对持长期签证外籍家佣等特定人群的入境限制,并设定相应的防疫要求(如疫苗接种、预先核检等),以缓解本地人力资源压力。
-
熔断机制更趋精准:对出现疫情航班的熔断机制进行评估优化,力求在阻断输入风险的同时,减少对航空运输业的冲击。

疫苗接种作为根本之策,构筑免疫屏障
特区政府将疫苗接种视为战胜疫情最根本、最有效的武器,政策持续向推进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接种倾斜。
-
大力推动长者接种:通过设立社区接种点、上门服务、开展科普宣传等方式,全力提高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这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鼓励加强针接种:广泛宣传并组织符合条件的居民接种第三剂甚至第四剂加强针,以应对病毒变异带来的免疫逃逸,巩固免疫屏障。
-
疫苗通行证应用:进入公共场所、参与大型活动等可能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证,以此激励未接种者尽快完成接种。
总结与展望
总体而言,澳门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是一次基于科学证据和本地实际的精准进化,它更加注重防控措施的成本效益,力求以最小的社会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其核心逻辑是从“围堵”病毒向 “管理”风险转变,通过更精细化的工具和策略,在动态中寻找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澳门特区政府表示将继续密切监测疫情发展,秉持科学精神,因时因势优化各项措施,对于广大居民和旅客而言,关键在于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指引,积极配合防疫要求,尤其是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针,做好个人防护,只有政府、社会与个人共同努力,澳门才能在有效应对疫情挑战的同时,稳步推进经济复苏,守护好这座美丽城市的繁荣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