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朱坤澳瑞特文章 广西与吉林,跨越山海的南北对话

广西与吉林,跨越山海的南北对话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南方沿海的广西与东北腹地的吉林,直线距离超过2800公里,两地不仅在地理上相隔遥远,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呈现出鲜明对比,这场跨越山海的“南北对话”,展现的正是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互补性。

广西地处华南,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这里喀斯特地貌遍布,漓江山水甲天下,更有长达1600多公里的海岸线,而吉林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松花江畔的雾凇、长白山天池、林海雪原构成了北国风光的典型意象,一南一北,一暖一寒,自然景观的差异造就了两地人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

历史脉络上,广西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12个世居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歌圩文化、铜鼓文化和绣球文化,吉林则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朝鲜族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从高句丽遗址到伪满皇宫,从长白山祭坛到延边朝鲜族民俗村,吉林的历史文化层更加多元复杂。

语言方面,广西粤语、桂柳话、壮语等多种语言并存,吉林则以东北官话为主,朝鲜语在延边地区广泛使用,饮食文化上,广西人偏爱米粉、酸笋、螺蛳粉等酸辣口味,吉林人则喜好猪肉炖粉条、锅包肉、冷面等咸香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的朝鲜族冷面与广西的米粉虽然都是米制品,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烹饪方式和口感,这正是地域文化差异的生动体现。

广西与吉林,跨越山海的南北对话

经济发展道路上,两省区也选择了不同方向,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逐年攀升,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吉林则立足老工业基地基础,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同时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打造东北振兴新高地,2022年,吉林冰雪旅游人次突破8500万,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同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339.1亿美元,占中国—东盟贸易总额的16.1%。

广西与吉林,跨越山海的南北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两省区都在积极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广西的甘蔗渣造纸技术、吉林的生物质能源开发,都是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吉林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广西凭借巴马等地的长寿资源打造健康产业,虽然路径不同,但都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文化交流方面,两地互动日益频繁,吉林的冰雪节吸引了众多广西游客,体验零下20度的北国风光;广西的壮族三月三歌节也迎来了吉林的游客,感受岭南民族文化的魅力,两省高校间的合作、艺术团体的互访,正在不断加深彼此的了解。

展望未来,广西与吉林的合作空间广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可以为吉林企业南下东南亚提供通道;吉林作为东北亚地理中心,也能为广西企业进军东北亚市场搭建平台,两地在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从南国的绿意盎然到北国的银装素裹,从北部湾的波涛到长白山的林海,广西与吉林虽然远隔千里,却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差异彰显了中国的辽阔与多样,它们的交流合作则体现了中国的团结与共荣,这场持续进行的南北对话,必将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广西与吉林,跨越山海的南北对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zkartwz/4536.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www.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09/20250921115614175842697467905.jpg

香港疫情4月1日新增/香港疫情4月1日新增病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