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朱坤澳瑞特文章 南京大学校门向谁开?一场关于高校开放的深度博弈

南京大学校门向谁开?一场关于高校开放的深度博弈

“南京大学让进吗?”这个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的复杂命题,曾几何时,大学校园是社会自由穿行的开放空间;而如今,一道道闸机、一张张预约码,将高校与社会隔成了两个世界。

南京大学校门向谁开?一场关于高校开放的深度博弈

走在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红墙绿瓦间,你能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一边是匆匆赶往教室的学生,一边是隔着栏杆张望的游客,那道物理意义上的门,成了划分“内”与“外”的象征,校园开放与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一道需要智慧的多选题。

大学之“大”,在于胸怀与格局,回望历史,中国的书院文化向来注重与社会的互动,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见证了多少学子与游人的往来,蔡元培主政北大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仅指向学术,也体现在校园的开放姿态上,南京大学作为百年学府,其前身金陵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校园就与社会保持着有机联系,这种开放传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

完全的开放确实带来了现实困扰,教学楼里闯入的旅行团干扰了课堂秩序,学生食堂被游客挤占,图书馆里出现无关人员的身影,甚至发生过财物失窃事件,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高校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难题,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面积广阔,完全开放确实会给安全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放眼全球,高校开放程度各异,但鲜有完全封闭的先例,哈佛大学的校园没有围墙,与剑桥市融为一体;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散落在城市各处;斯坦福大学校园完全对公众开放,成了当地人的休闲去处,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表明,开放与秩序可以兼得,关键在于管理的精细化。

疫情成为了校园管理理念的分水岭,测温、扫码、预约——这些特殊时期的措施,在很多高校被固化下来,南京大学也实行了预约入校制度,校外人员需通过官方小程序提前申请,这套系统有效控制了人流量,但也无形中筑起了一道数字围墙,将临时起意想感受校园氛围的市民挡在门外。

真正的难题在于平衡:师生的权益保障与公众的参观需求如何兼顾?校园秩序维护与学术自由氛围如何并存?大学象牙塔的静谧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如何协调?这需要超越“开或关”的二元思维。

或许,南京大学可以探索更精细化的开放方案——分时段开放,将参观高峰与学生上课时间错开;分区域管理,教学科研区适当限制,文化景观区适度开放;分流量预约,在保证校园秩序的前提下满足公众需求,智慧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如人流监测系统、电子导览服务,都能在开放的同时维护校园秩序。

大学校园的开放问题,本质上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如何治理的缩影,它考验着一所大学的胸襟,也检验着城市公民的素养,完全封闭固然省事,却违背了大学作为社会灯塔的使命;无序开放虽显包容,却可能影响核心功能。

南京大学的校门该向谁开?答案或许就在“适度”二字中,适度不是退缩,而是智慧;不是封闭,而是有序,一所学府的伟大,不只体现在学术成就上,也体现在它对社会的开放姿态中,当市民能够带着孩子在校园草坪上散步,当游客能够静静欣赏北大楼的沧桑,当渴望知识的眼神不再被闸机阻挡——这样的南京大学,才真正实现了它的社会价值。

门可以有关有开,但大学的精神应当永远向这个时代敞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zkartwz/17798.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14105207176041032729659.jpg

疫情通报更新!安徽与南宁最新防控动态,请市民注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