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朱坤澳瑞特文章 疫情下的象牙塔,南京大学校园准入政策背后的时代印记

疫情下的象牙塔,南京大学校园准入政策背后的时代印记

2022年春天,一位老校友站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门口,望着紧闭的校门和醒目的“健康码”标识,不禁感慨:“上一次自由进出母校,已是三年前。”这个寻常的场景,折射出疫情时代中国高校管理政策的深刻变迁,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高等学府,其校园准入政策不仅是一纸通知,更是一扇观察特殊时期社会治理的窗口。

疫情下的象牙塔,南京大学校园准入政策背后的时代印记

疫情期间,南京大学的校园准入政策经历了从全面开放到严格管控再到精准管理的演变过程,2020年疫情初期,学校迅速响应,实施了史上最严格的封闭管理,仅保留少数出入口,师生凭电子通行证进出,校外人员一律禁止入内,这一阶段,那句“疫情期间南京大学现在能进吗”的询问,得到的往往是否定的答案,随着疫情发展,学校逐步建立起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区分不同风险等级区域,对进出人员分类管理,形成了动态调整的准入体系。

这种管控政策背后,是高校在多重压力下的艰难平衡,高校肩负着守护数万师生健康安全的重任,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聚集性疫情;大学作为知识传播的殿堂,本质上具有开放、共享的属性,过度封闭无疑会削弱其社会服务功能,南京大学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逐步探索出“有条件准入”机制——校友可通过预约系统申请入校,公务活动凭单位函件办理手续,在校生则实施离宁审批制,这些措施既保障了基本防控需求,又未完全切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对于南大师生而言,封闭管理带来了复杂的生活体验,大四学生王同学坦言:“一开始很不适应,觉得像被‘软禁’。”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们逐渐发现了封闭校园的别样价值——图书馆座位更容易找到,校园成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同学关系因共同经历而更加紧密,一位青年教师表示,虽然科研合作受到一定影响,但反而促使他探索线上学术交流的新形式,“危机也是转型的契机”。

高校封闭管理的辐射效应远超校园围墙,周边以学生为主要客源的餐饮、零售业遭遇寒冬,商铺关门歇业成为常态,一位在南大门外经营书店二十年的老板无奈道:“学生出不来,我们进不去,生意一落千丈。”线上教育、外卖配送等相关行业却迎来爆发式增长,形成了新的商业生态,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成为疫情下高校周边经济的真实写照。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南京大学的校门也逐渐重新开放,但这段特殊时期的管理经验,已经深刻影响了高校的治理理念,未来大学校园的开放性或许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韧性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更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更智能的校园安防系统,这些疫情催生的变革,可能将长期保留并持续演化。

回望疫情三年,南京大学校门的开合不仅仅是一所高校的管理措施,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记录了我们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的应对与成长,反映了特殊条件下个体自由与集体安全的张力,也预示着后疫情时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可能走向,当那位老校友最终通过预约系统重新踏入母校时,他看到的不仅是熟悉的北大楼,更是一所历经考验而更加坚韧的学术殿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zkartwz/17782.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14102012176040841233337.jpg

海口疫情最新通知,防控措施升级,市民需注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