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朱坤澳瑞特文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范围,从地理疆界到国家认同的深层解读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范围,从地理疆界到国家认同的深层解读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法定范围不仅涉及地理空间的界定,更承载着历史、法律与主权的深刻内涵,从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到1997年回归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一国两制”,香港的行政区划演变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本文将从法律依据、地理构成、历史变迁及现实意义等多维度,系统剖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以厘清其独特地位与时代价值。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范围,从地理疆界到国家认同的深层解读

法律框架下的范围界定
香港特区的范围首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国务院相关行政法规明确界定。《基本法》第一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其领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周边262个大小岛屿,总面积约1,115平方公里,这一范围与1997年英国移交主权前的香港地区完全一致,体现了中国对历史条约的尊重与主权延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区的海域管理权同样受法律保障,2016年国务院批准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首次明确划定香港的水域界线,包括东部、南部及西部领海,总面积约1,651平方公里,这一规定不仅赋予香港依法管理水域、航道和资源的权力,更强化了国家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地理构成的层次与特征
香港特区的地理范围可划分为三大板块:

  1. 香港岛及邻近小岛:作为核心区域,香港岛北岸与九龙半岛隔维多利亚港相望,是金融与商业中心;南部的赤柱、浅水湾等则体现自然与城市的交融。
  2. 九龙半岛:南起尖沙咀,北至界限街,与深圳河以南的新界接壤,是人口密集的都市区。
  3. 新界及离岛:占香港陆地面积的86%,涵盖元朗、屯门等新市镇,以及大屿山、南丫岛、坪洲等离岛,其中大屿山通过港珠澳大桥与内地联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关键节点。

这些区域共同构成香港“山、海、城”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既支撑了高度城市化的发展,又保留了丰富的生态多样性。

历史变迁中的范围演进
香港的范围界定历经三个历史阶段:

  • 殖民时期的割让与租借: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部,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这一阶段的范围扩张带有殖民侵略的烙印。
  • 回归前的过渡准备: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范围涵盖殖民时期全部区域,为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 回归后的依法治理: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区正式成立,其范围通过《基本法》和行政区划图固化,标志着国家主权与法治的统一。

范围界定的现实意义

  1. 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清晰的边界是抵制外部势力干预、实施《香港国安法》的重要前提,香港水域的明确划分有效防止非法越境与走私活动。
  2.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接壤地带的规划,依托范围界定推动深港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3. 保障市民权利与福祉:范围界定直接关系土地供应、住房政策和生态保护,例如新界棕地开发与离岛基础设施建设,均需以法定边界为依据。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国家认同与法治精神的体现,从殖民历史的伤痕到回归后的繁荣稳定,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复兴的历程,在“一国两制”方针下,香港的法定边界既保障了高度自治,又锚定了其作为中国南大门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发展与大湾区融合的深入推进,香港的范围界定将继续承载守护主权、促进繁荣的双重使命,为“东方之珠”注入新时代的生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zkartwz/10334.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02020416175934185635581.jpg

重庆市疫情管控要求,全民参与,共筑防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