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和广州两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出现新调整,引发广泛关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两地防疫措施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本地居民生活,也对区域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澳门和广州的最新防疫规定,帮助您更好地安排出行和生活。
澳门疫情最新规定:精准防控与旅游业复苏并重
澳门特区政府近日宣布,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自11月1日起实施新的防疫措施,这些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入境检疫政策优化:澳门现已恢复内地居民赴澳旅游电子签注申请,包括团队旅游,所有由内地入境澳门人士,须持采样日后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由广东省珠海市入境澳门的人士,持采样日后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澳门取消了对海外入境人士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改为5天居家隔离和3天离境限制。
本地防疫措施调整:澳门进入公共场所无需再扫描场所码,但民众仍需佩戴口罩,餐厅、娱乐场所和酒店等恢复正常运营,不再限制人数,这些措施旨在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促进旅游业复苏。
核酸检测要求变化:澳门居民和游客核酸检测要求已大幅减少,除非出现症状或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澳门特区政府表示,这些调整是基于科学评估和疫情发展趋势做出的决策,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保障居民健康安全。

广州防疫政策:精准防控与民生保障双管齐下
作为广东省会和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近期也根据国家“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对防疫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
分级分类管控:广州不再划定中风险区,只划定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核酸检测策略优化:广州明确表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若无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核酸检测。
公共场所管理:广州居民进入公共场所需扫描场所码,查验健康码,但不再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餐饮服务单位恢复堂食,娱乐场所、电影院等密闭半密闭场所有序开放。

来返穗人员管理:所有来返穗人员不再开展“落地检”和“三天三检”,来返穗人员抵穗后不再需要向社区报备,不再实施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措施。
广州政府部门强调,这些优化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大湾区联动防控机制协同发力
澳门和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两地防疫政策的协调对接尤为重要,大湾区已建立起疫情信息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衔接。
健康码互认机制:澳门健康码与粤康码已实现互认互通,方便两地居民往来,从澳门进入广州人员可通过转码实现健康码互认,减少重复检测和隔离。

应急响应协同:两地建立了应急响应协同机制,一旦出现疫情,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等工作。
物资保障联动:大湾区建立了医疗防疫物资保障联动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医疗物资的调配和供应。
专家解读:精准防控是未来趋势
公共卫生专家表示,澳门和广州最新防疫政策的调整体现了精准防控的理念,是基于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防控经验做出的科学决策。
广州市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减弱,但传播力增强,这要求我们的防控措施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澳门医学界人士表示:“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需要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最新的防疫政策调整体现了这一思路,既保障居民健康安全,又为经济复苏特别是旅游业复苏创造条件。”
市民应对建议
对于两地居民和计划往来澳门广州的人士,建议:
- 及时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最新防疫政策,避免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 符合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 合理安排出行计划,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要求,做好相应准备。
澳门和广州最新防疫政策的调整,反映了两地政府根据疫情变化和科学评估作出的及时响应,这些调整既考虑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兼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两地政府精准防控的能力和决心,随着疫情防控经验的积累和科学认识的深化,预计两地还将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