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最新疫情防控通知,对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随着冬季来临和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黑龙江省卫健委根据国家防控要求和本省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值得广大市民密切关注。
疫情防控新措施聚焦重点环节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最新通报,本次防控措施调整主要涉及外来人员管理、核酸检测要求、疫苗接种推进等多个方面,在外来人员管理上,所有从省外入境人员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实行"落地检"措施,对于中高风险地区来省人员,继续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卫健委特别强调了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管控,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必须经过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并附上"追溯码",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来源和检测信息,这一措施旨在阻断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病毒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
黑龙江省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最新统计,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5800万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超过2300万人,正在积极推进加强针接种工作,已完成加强免疫接种超过800万人次。

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6个月后,部分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出现下降,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增加,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提高免疫水平,现阶段,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中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医疗资源配置与应急准备
为确保疫情防控需要,黑龙江省卫健委已经对全省医疗资源进行了统筹调配,指定了定点救治医院,配备了充足的负压救护车和负压病房,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建立了方舱医院预备队,一旦需要可以迅速启用。
在核酸检测能力方面,全省单日最大检测能力已达到150万份以上,各地市根据人口分布和实际需要,设置了足够的核酸检测点,方便群众"愿检尽检",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采取了"移动检测车+固定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检测服务覆盖到每个村落。
公共卫生知识普及与健康教育
黑龙江省卫健委在最新通知中特别强调了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制作发放通俗易懂的防护知识手册;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讲座;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防护知识等,重点宣传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等基本防护措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春节假期疫情防控特别提示
随着春节临近,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了假期疫情防控特别提示,建议广大群众合理安排出行,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鼓励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对于确实需要返乡的人员,要求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做好途中防护,减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返乡后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家庭聚餐提倡控制在10人以下,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使用公筷公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不参加聚餐活动,这些措施虽然会给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带来一些改变,但为了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
黑龙江省卫健委的最新防控措施,体现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原则,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既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能过度防控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广大市民应及时关注卫健委官方发布的信息,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黑龙江省卫健委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国家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并通过官方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建议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疫情防控信息,不传谣、不信谣,共同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