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传播风险加大的严峻形势,为切实保障全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经过科学研判,紧急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防控通知公告,这份公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疫情传播特点的深刻洞察和对省情实际的精准把握,为全省上下下一阶段的防疫工作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敲响了不容松懈的警钟。
紧急通知的核心要义:精准溯源与快速响应
此次紧急通知的核心要义突出体现在“快、准、严”三个字上。
- 快速流调,精准溯源: 公告强调,一旦发现阳性感染者,必须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争分夺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锁定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群,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相关轨迹,提醒有时空交集的人员主动报备,这种“以快制快”的策略,旨在抢在病毒扩散前斩断传播链条。
- 强化监测,多点触发: 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类监测哨点的敏感性,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对发热、干咳、乏力等“十大症状”患者保持高度警惕,对重点场所(如交通场站、商场超市、宾馆饭店)、重点单位(如学校、养老机构、监管场所)以及重点人群(如冷链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的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与健康监测提出了更明确、更严格的要求,确保能够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管控措施升级:分区分类,动态调整
针对不同风险区域,公告明确了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体现了科学精准的防控理念。
- 中高风险区严格管控: 对于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域,严格执行相应的封控管控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做到“足不出户”或“人不出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遏制疫情在社区内传播。
- 低风险区强化防范: 即使是低风险地区,也绝不能掉以轻心,通知要求公共场所必须严格落实测温、扫码(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规范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提倡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 跨省流动加强管理: 鉴于外部输入风险,公告对跨省流动人员的管理进行了重申和细化,所有省外入晋返晋人员需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报备,并配合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如“落地检”、“三天三检”等,确保将输入风险降至最低。
保障体系与责任落实:筑牢防线,凝聚合力
紧急通知的成功执行,离不开坚实的保障体系和清晰的责任分工。
- 物资保障与应急准备: 公告要求各地确保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的储备充足和供应渠道畅通,加强隔离房间、方舱医院等应急设施的储备和建设,确保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启用,要关心关爱一线防疫人员,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
- 明确责任,强化监督: 通知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即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防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防控工作责任制;每位公民都要自觉履行防疫责任,遵守防疫规定,对于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 加强宣传引导与人文关怀: 公告还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大防疫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引导公众持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在严格防控的同时,要注重对隔离人员、封控区居民等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凝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正能量。
山西省此次发布的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公告,是一次在关键节点上的重要部署,它既是对当前复杂疫情形势的果断应对,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面对疫情,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防线,唯有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严格遵照公告要求,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共同构筑起守护三晋大地的铜墙铁壁,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的山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