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微风拂过中原大地,驱散了盛夏的最后一抹炎热,对于数十万郑大学子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期待与变化的季节——返校的钟声再次敲响,他们从五湖四海归来,带着假期的沉淀、家人的嘱托和对未来的憧憬,重新汇入郑州大学这片知识的海洋,今天的“返校”,已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迁移,它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一次成长的见证,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全新启航。
从“云端”到“线下”:回归的真实触感
在过去的一段特殊时期里,“云端”课堂成为了维系学业的主要纽带,屏幕虽小,却承载了厚重的知识;网络两端,连接着师生的殷切期盼,当返校的通知正式下达,那种对真实校园生活的渴望便瞬间被点燃,收拾行囊,查验健康码、行程码与核酸检测报告(根据实时防疫政策),踏上归“程”,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
当脚步再次踏上厚山南路97号的土地,当目光再次掠过眉湖的波光、钟楼的剪影,当耳畔再次响起图书馆的闭馆铃声与体育场的呐喊,一种踏实而温暖的“归属感”油然而生,这种触感,是隔着屏幕无法体会的——是与室友久别重逢的拥抱,是课堂上与老师眼神交流的默契,是食堂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所带来的慰藉,郑州大学,用它坚实的怀抱,迎接每一位学子的“回家”,让虚拟世界里的符号,重新变回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鲜活个体。
校园“重启”:秩序与活力的交响曲
返校,意味着校园生活机器的全面“重启”,寂静的楼道再次充满脚步声与谈笑声,空旷的教室再次被书香与思考填满,实验室的仪器也重新进入高速运转的状态,学校各部门早已严阵以待,从后勤保障到教学安排,从防疫消杀到心理疏导,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只为确保返校工作平稳有序。
但这秩序井然的背后,是蓬勃迸发的青春活力,社团招新的“百团大战”即将上演,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的海报再次贴满公告栏,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穿梭如织,返校,不仅是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是重启一种全面发展的、立体的大学生活,在郑州大学这片沃土上,思想的碰撞、才华的展示、体魄的锤炼,都将随着学子们的归来而重新按下“快进键”,这是一种静默后的爆发,是沉淀后的绽放,是郑大校园独特生命力最直观的体现。
沉淀与展望:站在新起点的思考
漫长的假期与线上学习,对每一位学子而言,都是一次特殊的历练,它考验了自律,磨砺了心性,也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校园生活的珍贵与不可替代,返校,恰恰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得以审视过去,规划未来。
我们带回来的,不仅是装满衣物和特产的行李箱,更有对知识的更深层次渴求,对人生目标的更清晰认知,以及对家国责任的更强烈担当,重返熟悉的课堂,我们或许会更能体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重返实验室,我们或许会对“格物致知”有更切身的理解,郑州大学“求是 担当”的校训,在经历了特殊时期的洗礼后,在每个学子心中有了更重的分量。
返校,是一个逗号,而非句号,它标志着一段线上岁月的结束,更预示着一段线下奋斗新征程的开始,我们站在了新学期的起点,回望来路,脚步更加坚定;展望前程,目光更加深邃,在郑州大学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我们将把假期的沉淀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对未来的期盼付诸踏实的行动。
郑州大学的返校季,是一部由数万师生共同谱写的交响诗,它既有归家的温馨序曲,也有重启生活的活力乐章,更有面向未来的壮丽尾声,每一次归来,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当青春的列车再次停靠在郑州大学的站台,我们知道,一段更加精彩纷呈的旅程,正等待我们去亲历、去创造、去征服,我们将从“心”出发,满载星辉,向着下一场山海,全力以赴,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