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健委最新通报,过去24小时内全市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15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12例,轻型确诊病例3例,本轮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涉及海珠、天河、越秀三个行政区,目前所有感染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广州首次出现单日新增感染者突破两位数的情况,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疫情溯源工作迅速展开,市疾控中心通过病毒基因测序发现,本次疫情毒株属于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与近期外省输入病例高度同源,流调显示,多数病例与天河区珠江新城某商务楼宇相关联,初步判定为一起因外来输入引发的本地聚集性疫情,目前已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27人,次密切接触者1368人,全部落实隔离管控措施。
面对疫情新态势,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海珠区昌岗街道、天河区天河南街道和越秀区北京街道部分区域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在三个重点区域内,已设置47个核酸采样点,完成首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人数达38.6万人次,市政府发言人表示,将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管控范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切断传播链条。
广州作为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始终秉持“精准防控”理念,本次疫情处置中,大数据助力成为突出亮点,通过“穗康码”系统,疾控部门在2小时内即锁定重点人群,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框架搭建,智能追溯系统精准绘制出确诊病例14天内的活动轨迹,极大提高了防控效率,这种“科技抗疫”模式既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扩散风险,又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式封控带来的社会成本。
针对病毒感染的最新特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李粤平表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传播隐匿性强,感染者中无症状比例较高,这给早期发现带来挑战,建议市民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咽痛、乏力等轻微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测。”医院方面已启动应急预案,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应检尽检、应隔尽隔”。
在物资保障方面,广州市商务局已启动生活必需品保供应急机制,目前全市生猪日均屠宰量保持1.2万头以上,蔬菜供应量每日约1万吨,米、油、肉、蛋等生活物资储备充足,越秀区某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上午客流量有所增加,但采购秩序良好,没有出现抢购现象,我们已加大补货频次,确保供应稳定。”
本次疫情恰逢秋季开学季,市教育局随即发布通知,要求海珠、天河、越秀三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暂缓返校,改为线上教学,其他区域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加强校园环境消杀,大学生返校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学生暂缓返校。
从全球疫情发展态势看,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能力仍在增强,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近期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出现明显反弹,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白云机场作为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已全面加强国际航班防疫管理,实行国际国内航班保障人员完全分离,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经历多次疫情考验的广州市民,展现出难得的冷静与理性,在天河区某核酸检测点,排队等候的市民李女士表示:“相信政府的处置能力,我们会积极配合防疫措施,现在疫苗也打了,物资也不缺,没什么可慌张的。”这种冷静乐观的心态,正是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应对疫情的底气所在。
纵观全球抗疫实践,广州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既不放松警惕,也不过度反应;既守住疫情防线,又保住经济民生,正如广州市长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强调的:“我们要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控制住疫情,努力用精准防控的‘广州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发稿时,广州最新一波疫情仍在可控范围内,专家建议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按时接种疫苗加强针,配合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这座千年商都正以其特有的务实与高效,迎接疫情防控的新挑战,为超大城市公共卫生治理提供着宝贵的“广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