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沈阳智慧停车按下暂停键?长沙模式能否提供新思路?
2022年以来,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城市生活,许多公共服务被迫调整,在沈阳,智慧停车系统作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否因疫情而暂停?长沙的智慧停车实践又提供了哪些借鉴?本文将结合两地情况,探讨疫情对智慧停车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
沈阳智慧停车:疫情下的临时调整与挑战
沈阳的智慧停车系统于2020年初步建成,通过物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实现了路边停车位的智能化管理,2022年3月沈阳爆发新一轮疫情,全市进入临时管控状态,智慧停车系统也随之面临考验。
部分区域暂停收费,但系统未完全关闭
疫情期间,沈阳部分高风险区域的智慧停车点位暂停了收费管理,以减少人员接触,皇姑区、沈河区的部分路段在封控期间允许免费停车,但系统后台仍在运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功能并未中断,沈阳市智慧停车平台负责人表示:“暂停收费是应急措施,旨在配合防疫政策,但系统的远程运维和数据分析仍在持续。”
疫情暴露的短板:依赖人工巡检
沈阳智慧停车系统虽具备自动识别车牌和线上支付功能,但仍需人工巡检辅助,疫情期间,巡检人员受限,导致部分区域停车数据更新延迟,甚至出现逃费现象,有市民反映,在铁西区某路段,智慧停车杆虽未抬起,但因无人值守,实际处于“暂停管理”状态。
后续恢复情况
随着沈阳疫情缓解,2022年5月起,智慧停车系统逐步恢复收费,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借此机会升级了系统,增加了“无接触支付”和“车位预约”功能,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长沙智慧停车:疫情中的韧性运营与创新
与沈阳相比,长沙的智慧停车系统在疫情期间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长沙自2019年全面推广智慧停车,覆盖全市超过5万个车位,并通过“长沙易停车”APP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全程无接触运营,疫情中未停摆
长沙智慧停车系统高度依赖自动识别和云端管理,疫情期间几乎未受影响,市民通过APP查询车位、导航、支付,全程无需人员介入,长沙市城管部门负责人介绍:“2022年疫情高峰期,智慧停车系统日均服务车辆仍超3万辆,较平时仅下降20%。”
数据赋能防疫:车位与人流监控
长沙将智慧停车数据接入城市大脑平台,实时分析重点区域车流密度,辅助防疫部门研判风险,2022年4月,天心区某商场周边车位使用率骤增,系统自动预警,城管部门及时疏散聚集车辆,避免了潜在传播风险。
创新功能:隔离区域专用车位
疫情期间,长沙在医院、隔离酒店周边设置了临时智慧停车区,通过动态调价引导车辆分流,系统还开通了“防疫车辆优先预约”通道,保障应急资源高效调配。
两地对比:智慧停车的“暂停”与“前行”
沈阳和长沙的案例反映了智慧停车在疫情中的两种状态:沈阳因局部暂停而暴露运维依赖度高的短板,长沙则凭借全自动化系统保持韧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差异:
- 技术成熟度:长沙系统集成度更高,人脸识别和自动计费占比超90%,而沈阳仍部分依赖人工。
- 数据整合能力:长沙将停车数据与交通、防疫平台联动,沈阳则尚未完全打通跨部门数据。
- 用户习惯:长沙市民对智慧停车接受度更高,疫情期间线上支付率超过85%,沈阳部分用户仍习惯现金缴费。
智慧停车的未来:疫情后的升级与反思
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压力测试”,结合沈阳和长沙的经验,未来智慧停车发展可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 强化无人化运维:通过AI算法优化车位管理和故障自检,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 深化数据应用:将停车数据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结合,提升公共事件响应能力。
- 区域协同创新:沈阳可借鉴长沙的“全域联动”模式,探索跨城市智慧停车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