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更替和国内外疫情形势的演变,山西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本省实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最新通知,这份通知并非简单地重申旧有规定,而是基于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防疫工作进行了更具针对性、更富人情味的部署与调整,旨在为全省人民织就一张更为牢固、高效的健康防护网。
筑牢外防输入屏障,强化重点环节管控
通知首要强调的,依然是“外防输入”这一关键环节,针对国际航班、进口冷链食品、跨境物流等高风险点,通知要求必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对入境人员继续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要求,确保不漏一人、不松一环,对于进口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要求全面落实预防性消毒、核酸检测和追溯管理,切实阻断由物传人的风险,对从事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如口岸检疫、冷链物流、隔离场所等人员,实施更加严格的健康管理要求和定期核酸检测,并完成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构筑起重点人群的免疫屏障。
优化内防反弹策略,提升监测预警灵敏度
在“内防反弹”方面,通知着重于提升早期监测预警的灵敏度和精准性,要求各地市进一步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对就诊患者中有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者,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继续做好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环境的常态化核酸筛查工作,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检测范围和频次,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发现潜在的风险点,通知特别指出,要加强对学校、养老机构、监管场所等人员密集、易感人群集中单位的防控指导,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细化公共场所管理,平衡防疫与生活需求
对于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场所管理,通知体现了精准与灵活的结合,要求各类公共场所,包括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单位、文体场馆、旅游景点等,必须严格落实测温、扫码(场所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戴口罩、清洁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但同时,通知也强调要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疫情风险等级,科学动态调整防控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对于举办各类会议、考试、庆典等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需制定周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并报备,确保安全可控。
加强个人防护宣传,夯实群防群控基础
通知再次重申,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公众持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坚持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呼吁符合条件的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共同构建全社会的免疫屏障,通知还鼓励居民主动进行健康监测,如出现可疑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通知要求各地必须保持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确保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做到流调溯源快、隔离管控快、核酸筛查快、风险区域划定快,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控制住疫情蔓延,要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就医需求以及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努力用高效的疫情防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山西省此次发布的疫情防护通知,是应对当前复杂疫情形势的及时且必要的举措,它既体现了防控措施的严格与精准,也彰显了人文关怀的温度与灵活,全省上下需齐心协力,共同理解、支持并遵守这些规定,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方能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