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美食 张伯礼,从津门医者到人民英雄,以仁心书写中医药的时代答卷

张伯礼,从津门医者到人民英雄,以仁心书写中医药的时代答卷

在天津医科大学的校史长廊中,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校长、教授,更是一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中医药之力守护苍生的“人民英雄”,他,就是张伯礼,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身份界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对医学的无限热忱、对患者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的执着追求,他的故事,是一部融个人奋斗、学术探索与家国情怀于一体的动人篇章。

张伯礼,从津门医者到人民英雄,以仁心书写中医药的时代答卷

津门沃土,铸就医学根基

天津医科大学,这所中国最早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是张伯礼学术生涯和事业起步的重要舞台,他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从一名普通的医学生,逐步成长为我国中医内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津门独特的文化氛围——既包容开放又务实沉稳,深深浸润了他的学术风格,在天津医科大学的岁月里,他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更深入研习中医经典,深刻体会到中西医各自的长处与局限,这种兼容并蓄的学术背景,为他日后推动中西医结合,尤其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校长,他高瞻远瞩,致力于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使得天津医科大学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抗疫先锋,彰显国医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临危受命,逆行出征,在武汉,他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全身心投入抗疫最前线,他基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提出中医药必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的治疗策略,他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减少轻症转重症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推动建立的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收治了大量患者,实现了“零转重、零复阳、零感染”的佳绩,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和“中医智慧”,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使他胆囊旧疾复发,不得不接受手术,但术后仅三天,他又重新投入战斗,他笑称“把胆留在了武汉,这叫肝胆相照”,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一位医者的无私与担当,正是因为在抗疫中的卓越贡献,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党和人民对他以及全体中医药抗疫工作者最高的褒奖。

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张伯礼的贡献远不止于一次抗疫,他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他深知,中医药要发展,必须守正创新,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深入开展中药方剂的基础研究,力图用国际医学界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他在组分中药、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推动了中药制药技术的升级换代。

他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桃李满天下,他常常告诫学生:“中医不仅要懂医理,还要懂药性;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科研。”他倡导的“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悟妙道”的培养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医人,他笔耕不辍,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完善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医科大学,到病毒肆虐的武汉战场,再到国家最高荣誉的领奖台,张伯礼院士用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是一位科学家,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探索中医药的奥秘;他是一位教育家,以甘为人梯的精神培育医学后继人才;他更是一位战士,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是天津医科大学的骄傲,更是中国中医药界的旗帜,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灯塔,将继续照亮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前行之路,激励着后来者为守护人类健康福祉而不断奋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meishi/16093.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11140413176016265382167.jpg

四川确诊患者上海轨迹追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