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中国东西部协作的画卷上,天津对口支援甘肃的故事成为一抹亮色,这一年,天津与甘肃携手,以“津甘情深”为主题,推动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从产业扶贫到教育支援,从医疗援助到生态保护,彰显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力量,本文将回顾2021年天津对口支援甘肃的亮点、成效与深远意义,展现两地如何通过精准对接,共同迈向共同富裕。
背景与战略意义:东西协作的深化
天津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自1996年起便与甘肃结下对口支援的缘分,2021年,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协作被赋予了新内涵,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推进等多重挑战,天津的对口支援不仅是资金和项目的输入,更是技术、人才和理念的深度融合,这一年,双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协作重点从“输血”转向“造血”,助力甘肃培育内生动力,据统计,2021年天津向甘肃投入财政援助资金超10亿元,实施项目200余个,覆盖产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东西部协作在新时代的精准与高效。
产业合作:赋能甘肃经济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对口支援的核心,2021年,天津利用自身在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商贸物流方面的优势,帮助甘肃打造特色产业链,在定西市,天津引进马铃薯深加工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数千名农民就业增收,在陇南,天津企业投资建设的中药材基地,结合电商平台,将甘肃的优质药材销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天津还推动“津企入甘”活动,吸引多家天津企业在甘肃设立分支机构,创造就业岗位超5000个,这些产业合作不仅缓解了甘肃的就业压力,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教育与人才支援:播种希望与未来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2021年,天津加大对甘肃的教育支援力度,通过“组团式”支教、师资培训和学校结对等方式,提升甘肃基础教育水平,全年,天津选派200余名优秀教师赴甘肃贫困地区支教,同时接收甘肃骨干教师来津培训,受益师生超万人,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天津高校与甘肃院校合作开设“天津班”,为甘肃学生提供定向培养和就业机会,天津工业大学与甘肃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智能制造”专业,已培养出百余名技术人才,多数留甘就业,助力本地产业发展,这种“智志双扶”的模式,不仅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也为甘肃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医疗与健康援助:守护百姓福祉
健康是民生之本,2021年,天津的医疗支援聚焦甘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派出多支医疗队深入甘肃乡村,开展义诊、手术和培训活动,全年,天津援助甘肃的医疗设备价值超千万元,覆盖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津医生帮助当地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系统,让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天津还推动公共卫生合作,针对甘肃常见的地方病和传染病,开展防控项目,惠及数十万群众,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甘肃的医疗水平,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与文化协作:绿色发展与人文交融
在生态保护方面,天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对口支援,2021年,双方合作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如在河西走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在黄土高原地区,天津资助植树造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文化协作也成为亮点:天津帮助甘肃挖掘红色旅游和非遗资源,通过文旅融合促进经济增长,天津旅行社推出“甘津风情游”线路,吸引东部游客赴甘肃体验丝路文化,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这种生态与文化的双轮驱动,不仅守护了甘肃的自然资源,还弘扬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成效与展望: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1年,天津对口支援甘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甘肃受援地区人均收入增长8%以上,多个贫困县实现稳定脱贫;产业合作项目带动就业超10万人;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升,这些成果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引导和两地的紧密协作,展望未来,津甘合作将更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如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加强碳中和领域创新,东西协作不仅是区域平衡的桥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
2021年的天津对口支援甘肃,是一次充满温度与力量的协作之旅,它证明,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东部与西部心手相连,能克服千难万险,共创美好明天,这份情谊,将继续激励两地人民在新时代书写更多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