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郑州,本应是烩面馆里热气蒸腾、写字楼里灯火通明、公园广场上市民漫步的时节,反复的疫情让这座城市陷入了不同寻常的寂静,餐馆门口的“暂停堂食”告示,写字楼严格的扫码通道,小区里循环播放的防疫提醒,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那些曾经寻常的聚会,如今成了奢侈品。
记忆里的郑州聚会,是充满烟火气的,清晨的胡辣汤店外,人们端着碗站在路边也能吃得酣畅淋漓;午间的商务楼里,同事相约着去尝新开的馆子;夜晚的夜市摊上,三五好友围着烤串举杯畅谈;周末的公园里,全家老小一起享受阳光,这些看似普通的相聚,构成了城市跳动的脉搏,然而当疫情来袭,这些画面被按下了暂停键,物理的隔离改变了交往的方式,一米线、口罩、健康码成了新的社交礼仪。
但郑州人从未让温度在隔离中消失,不能线下聚餐,便有了“云端酒局”——几个好友开着视频,各自在家举杯,隔空聊天说笑;小区业主群里,从未谋面的邻居因为互换蔬菜熟络起来;线上读书会、游戏局、K歌赛以新的形式维系着情感纽带,这些“非接触式聚会”在特殊时期散发着独特的人情味,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因为疫情结成了新的“聚会圈”——志愿者群里互相打气,团购群里分享物资信息,核酸检测时邻里间的一个微笑、一句关心,都成了特殊时期最温暖的相聚。
疫情期间的郑州,出现了许多“意外聚会”,被封控在同一栋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从电梯里的点头之交变成了共享泡面的“战友”;困在小区里的退休教师开起了露天公益课堂,邻居们保持距离围坐听课;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生日那天,排队居民突然齐声唱起的生日歌,这些非自愿却充满温情的相聚,让人们在困境中照见了人性最美的光辉。
经过疫情洗礼,郑州人对“聚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只是吃喝玩乐的代名词,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刚性需求,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见面,原来如此珍贵;那些在困境中伸出援手的人,值得永远珍惜,这种认知将深刻影响后疫情时代的社交方式——我们或许会更珍惜每一次相聚,更用心经营真情谊,更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温暖。
当郑州重新按下播放键,那些暂停的聚会终将归来,但经历过这段特殊时期的人们,带走的不仅是防护知识,更是对相聚意义的重新发现,城市的烟火气会重新升腾,而其中蕴含的人情味,因为历经考验而更加醇厚,疫情教会郑州的,不仅是如何面对灾难,更是如何在困境中守护相连的心,如何在隔离中让情感更加紧密,这或许就是这座千万人口城市在疫情大考中,获得的最宝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