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布了最新的传染病疫情分布图,详细标注了近期全市各区的病例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该分布图以可视化方式清晰呈现了疫情的热点区域和扩散趋势,为公众自我防护和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分布图显示,当前广州疫情呈现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并存的特征,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部分街道的感染人数相对较多,被列为中高风险区;越秀、海珠、荔湾等老城区亦有散发病例,但整体处于可控范围,而从人群分布上看,年龄在20-45岁、活动范围较大的中青年群体成为感染率较高的群体。
这一轮疫情主要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疾控专家指出,当前正值春季流行病高发期,加上人口流动量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分布图不仅反映了确诊病例的地理分布,还结合了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分配等数据,形成多维度疫情评估体系。

从传播路径来看,本轮疫情与多个公共场所关联密切,包括餐饮场所、商场、地铁站点等人员密集区域,有关部门已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消杀管理和人流控制,部分区域已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分布图通过不同颜色标注风险级别,绿色代表低风险,黄色为中风险,橙色和红色则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域,市民可据此合理安排出行。
在防控措施方面,广州市继续推进核酸筛查和疫苗接种工作,尤其鼓励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完成加强针接种,同时呼吁市民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使用“粤康码”进行场所打卡,疫情分布图也将持续更新,通过官方平台向公众开放查询。
对于市民而言,这份分布图不仅是一张疫情地图,更是日常防护的指南针,家住天河区的市民陈女士表示:“每天出门前看一下分布图,避开高风险区域,心里踏实很多。”而不少社区和单位也依据该图调整了防控策略,例如暂停举办大型活动、实行弹性上班机制等。

尽管疫情仍在持续,但广州通过高效流调、快速检测和精准划分风险区,有效遏制了扩散势头,有专家认为,此类疫情分布图的公开发布,既体现了信息公开与透明的态度,也发挥了动员群众、群防群控的作用。
广州市将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疫情分析的准确性与时效性,疫情分布图不仅服务于应急防控,也将成为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常态化工具。
面对疫情,没有人是孤岛,及时了解疫情分布、积极配合防控政策,是每个市民的责任,相信在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必将再次战胜疫情,回归常态。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