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通报,11月21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8210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40例,其余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或闭环管理重点人员检测中发现,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7957例,其余253例为轻型病例,无重型、危重型患者。
截至目前,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超8万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区域分布看,海珠区新增病例数仍然较多,新增7937例,主要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南洲街大塘片区、华洲街龙潭片区,另外赤岗街、江海街疫情仍在发展,这意味着,海珠区仍是当前疫情处置的主战场。
除海珠区外,白云、天河、黄埔、花都、荔湾区也有零星散发阳性个案,部分个案感染来源不明、传播链条不清晰,存在社区隐匿传播风险,而越秀、增城、从化区疫情相对平稳。
广州疫情最新确诊分布呈现“一点多区”特点
从广州市疫情最新确诊分布来看,主要呈现“一点多区”的特点。“一点”是指海珠区,该区仍然是本轮疫情的中心区域,新增病例数量最多,高风险区域也最为集中。“多区”则是指白云、天河、黄埔、花都、荔湾等多个行政区出现散发疫情,点多面广,存在多个传播链条。
具体来看,海珠区的疫情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街道,凤阳街康鹭片区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之一,该片区人口密集,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社区传播风险高,南洲街大塘片区和华洲街龙潭片区也是疫情较为集中的区域,赤岗街、江海街的疫情也在持续发展中,需要密切关注。
除海珠区外,其他行政区的疫情分布较为分散,白云区近期出现聚集性疫情,主要集中在松洲街、均禾街、嘉禾街、同德街等,涉及市场、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天河区疫情发展迅速,波及长兴街、员村街、珠吉街、天河南街等多条街道,部分个案感染来源仍在调查中,黄埔、花都、荔湾等区也出现零星散发个案,传播链条清晰与否不一。
广州疫情最新确诊分布与防控措施对应关系
针对疫情最新分布情况,广州市采取了分级分类的精准防控措施,对于海珠区这个疫情中心,自11月5日起实施全域严格控制人员流动,让社会面尽可能“静下来”,每天调集采样人员超过4000人投入海珠区采样工作,确保高风险区域内的核酸检测全覆盖。
对于疫情较为集中的凤阳街康鹭片区、南洲街大塘片区、华洲街龙潭片区等重点区域,广州市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封控管理措施,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全力切断传播链条。
对于出现散发疫情的其他行政区,广州市则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科学划定高风险区,做到“快划快封快解”,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根据疫情最新分布和传播特点,正在进一步强化重点人群防控措施,特别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城中村、工厂企业、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加强疫情监测和管控,防止成为疫情传播的“放大器”。
广州疫情最新确诊分布背后的原因分析
广州本次疫情最新确诊分布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海珠区人口密度高,特别是凤阳街康鹭片区、南洲街大塘片区等地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居住条件拥挤,卫生设施相对不足,容易造成病毒快速传播。
本次疫情毒株传播力极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病毒在人员密集场所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一旦传入城中村、工厂等场所,就会迅速形成扩散。
第三,本次疫情存在多个传播源头,一些感染者活动轨迹复杂,涉及场所多,导致疫情在多区多点同时暴发,增加了流调溯源和防控的难度。
面对疫情最新分布市民该如何应对?
针对当前疫情分布特点,市民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居住在疫情重点区域的市民,要严格遵守防控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非高风险区的市民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近期尽量减少跨区流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要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政策,不传谣、不信谣。
对于居家隔离的市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向社区报告,配合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总结与展望
广州本次疫情来势汹汹,确诊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性和分散性并存特点,海珠区作为疫情中心,防控任务艰巨;多区散发疫情,也增加了防控的复杂性。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州市正在采取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措施正在发挥作用,海珠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疫情处置仍处于关键阶段。
未来一段时间,广州市需要继续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根据疫情最新分布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既要控制疫情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要加强物资供应保障,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州一定能够尽快控制住疫情,恢复常态化的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