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对口援疆,是中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启动以来,天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的东三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以及和田市的部分项目,这些地区位于新疆南部,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天津的援疆工作不仅聚焦于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更注重“造血”功能的培育,涵盖产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援助格局。
天津援疆的精准定位:为什么是和田东三县?
天津对口援疆的区域选择,是基于国家整体部署和当地实际需求,和田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其中策勒、于田、民丰三县(简称“东三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收入较低,这里又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民族风情浓郁,拥有红枣、核桃、玉石等特色资源,天津将援疆重心放在这些县,旨在通过“点对点”帮扶,破解发展瓶颈,助力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策勒县曾因干旱少雨面临农业用水短缺,天津援疆团队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于田县盛产玫瑰花,天津支持其发展深加工产业,打造“于田玫瑰”品牌;民丰县地理位置偏远,天津助力其改善交通和医疗设施,这种精准定位确保了援疆资源“用在刀刃上”,避免了“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援助。
产业援疆: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转变
产业振兴是天津援疆的核心,天津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和田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 农业现代化:天津在策勒、于田等地推广设施农业,建设温室大棚,引进新品种,并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于田县的核桃、红枣通过天津援疆渠道销往全国,年销售额超亿元。
- 工业园区建设:天津援助建设了策勒天津工业园、于田天津工业园等,吸引服装加工、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仅策勒工业园就带动5000多人就业。
- 旅游产业开发:天津帮助挖掘和田的文化旅游资源,设计精品线路,推广“沙漠秘境”“民族手工艺”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带动消费。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当地经济水平,还培养了本土人才,许多农牧民经过培训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民生援疆:教育医疗双管齐下,筑牢幸福根基
民生改善是援疆工作的落脚点,天津聚焦教育和医疗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显著提升了和田群众的生活质量。
- 教育支援:天津在多所中小学设立“天津班”,派遣优秀教师支教,并接纳和田学生到天津交流学习,援助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一技之长。
- 医疗帮扶:天津医院与和田医院结对子,定期派遣医疗专家开展义诊和手术,捐赠先进设备,在民丰县,天津援建的妇幼保健院大大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天津还帮助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这些民生项目惠及数十万群众,尤其是妇女和儿童,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文化润疆:促进交流交融,凝聚民族情谊
天津援疆注重“文化润疆”,通过文艺演出、展览、体育赛事等活动,增进津和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天津艺术家赴和田采风,创作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和田歌舞团到天津演出,展示新疆文化的魅力,这些交流淡化了两地距离,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援疆之路任重道远
十余年来,天津援疆累计投入资金超百亿元,实施项目近千个,助力和田东三县脱贫摘帽,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天津将继续深化产业合作、民生改善和人才培养,助力新疆实现乡村振兴和长治久安。
天津对口援疆哪里?答案在和田的绿洲田野中,在百姓的笑脸里,这不是简单的地域对接,而是一场跨越千里的同心协力,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正如一位当地牧民所说:“天津的帮助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