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科普常识 乌鲁木齐传真机背后的抗疫暗语,凌晨三点半的指令与千万家庭的灯火

乌鲁木齐传真机背后的抗疫暗语,凌晨三点半的指令与千万家庭的灯火

凌晨三点半,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那台老式传真机突然发出预热声,惊醒了趴在桌上小憩的陈主任,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快步走向机器——这个寻常办公设备,在特殊时期成了这座城市的“生命线”。

乌鲁木齐传真机背后的抗疫暗语,凌晨三点半的指令与千万家庭的灯火

这不是一台普通的传真机,在过去237天里,它接收和发送了超过8600份文件,每一张经过热敏纸的文件背后,都可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危。

传真数字里的民生密码

“天山区蔬菜供应缺口37吨,已协调城北市场调配。” “经开区慢性病患者紧急用药清单,涉及18个社区23人。” “国际机场滞留旅客安置方案,需解决198人临时住宿。”

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在指挥部工作人员眼中,是一个个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传真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既要准确传达信息,又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焦虑。

张副局长指着墙上那张巨大的乌鲁木齐地图告诉我:“我们发出的每一份传真,接收方不仅是各区政府、医疗机构,还包括超市配送中心、药房联盟、加油站网络,疫情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需要精密调度的有机体。”

凌晨决策与黎明行动

10月25日那晚,指挥部接到某小区供暖系统突发故障的报告,当时室外温度已达零下15度,涉及居民超过两千户,传真机在凌晨两点十七分开始工作,将紧急抢修指令同步发送给供热公司、电力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医疗救援队。

“我们必须计算出最合理的路线,让维修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同时确保若发生突发疾病,救护车不会被封路耽误。”负责调度的小王说这话时,眼睛始终没离开电脑屏幕上实时更新的路况图。

三小时后,供暖恢复,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维修背后,是一整套应急系统的精密协作。

纸上的温度

传真作为一种看似过时的通讯方式,在疫情期间却展现出独特价值——它不需要网络信号,不受电力波动影响,更重要的是,每一份传真都有实体留存,形成了一条无法篡改的责任链。

“9月12日,我们通过传真成功协调了一位RH阴性血孕妇的转院分娩。”医务组的古丽主任回忆道,“当时所有通讯软件都因为网络拥堵无法传输完整病历,最后还是靠传真把产检记录完整送达接收医院。”

这份泛黄的传真复印件,如今还保存在指挥部的档案室里,下方有一行手写小字:“母女平安,新生儿体重3.2kg”。

从传真群组到城市记忆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指挥部的传真使用频率已从高峰期的每日近百份,减少到不足十份,但这部机器依然24小时待命,就像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正在恢复往日的活力,却从未放松警惕。

陈主任说,他们正在将这些传真资料整理成档案,“这不仅是抗疫记录,更是一座城市在特殊时期的生存智慧,将来如果有人研究这场疫情,他们会发现,在这些看似冰冷的公文格式背后,是无数人为守护生命付出的全部努力。”

夜深了,传真机安静地立在角落,随时准备打印下一份指令,而窗外,乌鲁木齐的万家灯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被守护的家庭,一段被延续的生活。

这座城市不会忘记,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有一台从不关机的传真机,和一群不眠不休的守护者,用最传统却最可靠的方式,串联起了生与死之间的每一个环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kpcs/13186.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06170809175974168951006.jpg

沈阳新疫情通报,防控升级,市民积极配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