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11月30日0时至24时,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855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5185例,轻型确诊病例670例,这是自11月21日单日新增病例突破8000例高峰后,连续第九天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当前防控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从区域分布来看,本轮疫情仍然集中在海珠、天河、白云、番禺等几个重点区域,其中海珠区新增感染者2312例,占比39.5%,虽然仍是疫情最集中区域,但较前几日已有明显下降,天河区新增987例,白云区新增845例,番禺区新增632例,其他各区疫情保持相对平稳状态。
疫情防控成效初显,社会面传播风险降低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近期新增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隔离观察人员和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社会面新增感染病例占比已从11月中旬的15%下降至目前的3.7%,表明社会面传播风险正在逐步降低,这一数据的积极变化,得益于广州市近期强化实施的各项管控措施。
截至目前,广州市共划定高风险区356个,涉及居民约89万人,所有高风险区均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管控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理措施,为保障管控区域居民生活需求,广州市已组织超过5万名志愿者参与物资配送和服务保障工作。
医疗资源准备充足,方舱医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感染者数量增多的情况,广州市已启用方舱医院6个,开放床位超过4万张,主要用于接收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目前方舱医院床位使用率约为78%,仍有充足收治能力,各定点医院 reserved 床位达到8500张,用于收治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
广州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按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不断优化分级分类诊疗体系,确保所有感染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广州市共指定28家三级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组建了由呼吸、感染、重症、中医等专业组成的多学科医疗救治团队。
核酸检测策略优化,重点区域天天检
在核酸检测方面,广州市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检测策略,目前对集中隔离点、高风险区居民实行每日一检;对中风险区居民实行两日一检;低风险区居民实行“愿检尽检”原则,同时保留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供市民使用。
据统计,11月份广州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1.2亿人次,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1500万人次,市疾控部门加强了对核酸检测机构的质控管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民生保障措施加强,物资供应充足稳定
疫情期间,广州市全力保障市民生活物资供应,目前全市粮食储备可满足居民6个月以上需求,食用油储备可满足90天需求,猪肉、蔬菜等生鲜食品供应保持稳定,针对管控区域,政府组织保供企业建立“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服务模式,设立临时供应点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广州市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照顾,对独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等建立台账,安排专人负责联系和服务,各大医院保持正常医疗服务,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确保市民医疗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疫情发展趋势预测,防控不能松懈
流行病学专家分析认为,广州市本轮疫情已进入平台期和下降期,但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隐匿性高的特点,疫情仍有可能会出现波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将会在波动中逐步下降,完全清零仍需时日。
广州市政府呼吁市民继续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按时参加核酸检测,尽快完成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作为高危人群,疫苗接种率仍需提高,目前广州市8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率为76.5%,全程接种率为65.3%,加强免疫接种率为41.5%,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广州市将按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原则,分区分级分类调整防控措施,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继续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保障市民健康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