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复杂多变,各地防控工作持续面临考验,在此背景下,山西省疫情防控会议的适时召开,不仅是对阶段性工作的总结与复盘,更是对未来防控策略的精准部署与全面动员,这场会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决心,也如同一张蓝图,勾勒出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山西路径”。
精准研判,科学决策:把握防控“时度效”
山西省疫情防控会议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于对当前疫情形势的精准把握与科学研判,会议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疫情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特别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结合山西省作为重要能源基地和交通枢纽的区位实际,评估了疫情输入和局部传播的潜在风险,这种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研判,是制定一切防控措施的前提,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
会议强调,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这“四种心态”的警示,直指常态化防控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将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当前头等大事来抓,确保思想不松懈、行动不迟缓,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无论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还是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都体现了“时度效”的统一——抓住关键时机、掌握恰当力度、追求最佳效果。
织密网络,筑牢防线:构建全方位防控体系
会议的另一个重点,是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构筑起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坚固防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 关口前移,严守输入防线: 会议强调要强化“第一落点”管控,对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口等关键节点,严格落实查验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等措施,确保对来晋返晋人员做到精准识别、分类管理,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国际邮件等物的监管,做到“人、物、环境”同防,切断一切可能的输入渠道。
- 监测预警,灵敏反应处置: 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是会议反复强调的内容,这要求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药店、基层哨点的作用,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现疫情苗头,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快速流调溯源,精准划定风险区域,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会议特别指出要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优化“采、送、检、报”流程,为早发现、早隔离提供技术支撑。
- 重点场所,强化常态防控: 学校、养老院、监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工厂企业等重点场所人员密集,是防控的重中之重,会议要求这些单位必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执行好测温、扫码、戴口罩、通风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 基层社区,夯实治理根基: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会议号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网格化管理优势,做好人员摸排、健康监测、防疫宣传、服务保障等工作,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的健康家园。
强化保障,提升能力:支撑防控可持续运行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遭遇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山西省疫情防控会议对支撑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 医疗救治能力: 加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建设和管理,配足配齐医疗力量和物资设备,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化诊疗方案,全力保障患者救治,尤其是对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群体的关怀。
- 物资保障体系: 做好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治疗药品等医疗物资的生产储备、统筹调配,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 疫苗接种工作: 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是提高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会议对此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
- 宣传引导与人文关怀: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不信谣、不传谣,要加强对隔离人员、一线防疫人员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防控工作的温度。
统筹兼顾,护航发展:寻求防控与发展的最优解
会议始终贯穿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山西作为能源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会议强调,要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保障煤炭、电力等关键产业的稳定运行,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体现了“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精髓——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快速扑灭零星散发病例,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山西省疫情防控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指引方向的重要会议,它既展现了山西面对疫情严峻挑战时的清醒与坚定,也彰显了其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严密防控体系的智慧与能力,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严格落实会议各项部署,一定能织密三晋健康网,筑牢三晋防疫墙,守护好三晋大地的万家灯火与岁月静好,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