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银川的天色还未完全亮起,街道上少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却多了一群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守护者”,他们穿梭在社区、核酸检测点、物资配送站,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这里是银川疫情防控的一线现场,每一刻都在上演着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核酸检测点:有序中的“银川速度”
在兴庆区的一处核酸检测点,居民们早已排起了长队,间隔一米的标志线清晰可见,志愿者手持喇叭不断提醒:“请提前打开健康码,戴好口罩!”队伍中,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也有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幼儿,但没有人抱怨,只有默契的配合。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凌晨四点开始布置场地,到中午十二点完成近五千人的检测,每一分钟都在与时间赛跑。”现场,医护人员的手套里积满了汗水,护目镜下的勒痕清晰可见,但他们的眼神始终坚定,一位刚完成采样的市民感慨道:“看到他们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
封控小区:隔离不隔爱的“温情传递”
在金凤区某封控小区,物资配送成了重中之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组成“跑腿小队”,每天为居民配送蔬菜、药品和生活用品,小区门口,一袋袋物资被仔细消毒、分拣,再送至每户门前。
家住六楼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志愿者每天都会准时上门送药。“孩子们太辛苦了,每次都想请他们进屋喝口水,但他们总说‘不了,还有下一家’。”李大爷的声音有些哽咽,社区还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居民疏导焦虑情绪,一名社工说:“我们不仅要保障物质需求,更要守护大家的心理健康。”
交通卡口:黑夜中的“城市哨兵”
高速公路出口是“外防输入”的关键防线,深夜,交警和防疫人员仍坚守在寒风中,对每一辆入银车辆进行排查。“请出示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这句话,执勤民警王一天要重复上千遍。
有一次,一辆货车司机因长途奔波,健康码异常且情绪激动,王警官没有急于劝返,而是递上一瓶水和一盒泡面,耐心解释政策,最终协调将其安置到临时隔离点。“防疫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王警官说,“我们的坚守,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早日团圆。”
幕后战场: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
流调中心是疫情防控的“大脑”,这里电话声、键盘声此起彼伏,流调员们日夜不休地追踪病毒轨迹,一名流调员告诉记者:“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快一秒锁定密接者,风险就少一分。”
为了核实一名密接者的行程,流调员曾连续拨打20通电话,翻阅数十小时监控录像,一名年轻流调员因连续工作36小时,累得在办公室角落睡着,手里还攥着写满笔记的表格,他们的工作大多不为人知,却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
全民携手:银川人的“自觉与担当”
在这场战“疫”中,普通市民的配合同样令人动容,餐馆暂停堂食后,老板主动为防疫人员免费送餐;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接送医护人员;青年教师录制网课,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
市民张女士在朋友圈写道:“以前总觉得英雄很远,现在发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共克时艰”的含义。
直击银川疫情防控现场,我们看到的是高效的组织、科学的防控,更是无数普通人凝聚成的力量,从晨光微露到星月交辉,银川以坚韧和温情守护着每一寸土地,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疫情终会过去,但这份守望相助的精神,将永远留在这座城市的风骨里。”
银川,正以它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只要同心同行,便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
字数统计:约1180字
本文基于真实场景与人物故事进行文学化创作,旨在传递正能量,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