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叙事中,对口支援作为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书写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篇章,天津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更是一曲流淌着渤海之滨深情与雪域高原坚韧的时代赞歌,跨越千山万水,连接两地民心,共同描绘着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
战略引领,津藏情谊源远流长
自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援藏工作视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这份情谊,始于国家号召,成于持续投入,深于人文交融,天津与西藏,虽然地理上相隔遥远,气候环境、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各异,但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础,多年来,天津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先、以产业为要、以智力为重、以交融为本的援藏思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将渤海之滨的开放活力与创新精神,源源不断地注入世界屋脊的发展脉搏之中。
民生为本,雪域高原绽放幸福之花
民生援藏,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天津援藏聚焦西藏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和民生领域倾斜。
- 安居与基础设施提升: 在昌都等对口支援地区,一批批天津援建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市政设施相继落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医疗教育“强基固本”: 天津派出大批优秀的医疗和教育工作者进藏服务,同时接收西藏医护人员、教师来津进修,援建的医院、学校、远程医疗和教育平台,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公共服务能力。“组团式”医疗援藏,帮助受援地医院创建重点科室,开展高难度手术,培养了带不走的医疗队,教育援藏则从硬件改善到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多方发力,助力西藏学子成长成才。
产业赋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输血”与“造血”并重,产业援藏是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天津立足西藏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精准施策:
- 特色产业扶持: 助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市场理念,在青稞、牦牛、藏药材等深加工和品牌建设上取得突破。
- 文旅融合促进: 帮助规划旅游线路,培训从业人员,宣传推广西藏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 市场渠道拓展: 利用天津的港口优势和商贸网络,为西藏的特色产品进入内地乃至国际市场搭建桥梁,举办各类展销推介活动,有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智力支撑,人才交流凝聚共识
人才是第一资源,天津通过干部选派、专家服务、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为西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一批批天津援藏干部人才,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扎根雪域,倾情奉献,将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知识和务实作风带到西藏,也积极为西藏培养本地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传帮带”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火种,这种持续的人才互动与思想碰撞,不仅促进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更新,更深层次地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望未来,同心共筑中国梦
进入新发展阶段,天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援藏工作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民生领域聚焦,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力,数字技术、绿色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将成为津藏合作的新增长点。
天津对口支援西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协作史,更是一幅携手奋进的团结图,它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伟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津与西藏必将续写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得更加绚烂,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津藏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