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科技 石家庄大学生的新冠记忆,被偷走的时光与倔强生长的青春

石家庄大学生的新冠记忆,被偷走的时光与倔强生长的青春

2022年深秋,石家庄某高校宿舍楼,小陈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核酸检测结果截图,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相册里2020年入学时拍摄的校园照片——没有口罩,没有健康码,没有隔离带,两年间,他的大学生活被切割成一个个“7天健康监测”“线上教学”“非必要不出校”的片段,这不是小陈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数万石家庄大学生共同的青春记忆。

石家庄大学生的新冠记忆,被偷走的时光与倔强生长的青春

石家庄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聚集地,拥有近百万在校大学生,当新冠疫情席卷这座城市,大学校园因其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特点,成为防疫版图上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从2020年初的全面封控,到2022年底的精准防控,石家庄高校的防疫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而每一次调整都在重塑着大学生的生活轨迹。

校园管控改变了学生的空间体验,河北师范大学的王同学回忆:“最严格的时候,我们连去隔壁宿舍楼都要报备,校园从‘无限大’变成了‘网格化’。”物理空间的收缩带来的是社交半径的压缩,传统的班级概念被弱化,宿舍成为最基本的生活单元,社团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迎新晚会变成直播节目,就连最普通的课堂讨论也需通过屏幕进行。

线上教学成为主流,却也暴露了教育公平的隐忧,河北科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5%的农村籍学生曾因网络问题影响听课质量,一位来自保定山区的学生坦言:“宿舍同时六个人上网课,网络卡顿是家常便饭。”线上教学同时改变了师生互动模式,课堂从“沉浸式体验”变成了“远程观看”,那种课后围住老师追问的激情,在屏幕两端逐渐冷却。

疫情下的石家庄高校心理服务数据显示,2021-2022学年,大学生心理咨询预约量较疫情前增长47%,焦虑、抑郁成为主要咨询问题。“封控期间最大的困扰不是生活不便,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李同学说,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不反对必要的防疫措施,但更渴望获得明确的学习规划和未来预期。

困境中也孕育着新的可能,石家庄医学院的学生组建志愿者队伍,协助核酸检测;河北经贸大学的学子开发校园物资互助平台,解决封闭管理下的生活难题;各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中,与公共卫生、线上服务相关的项目明显增多,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行动证明,即使在受限的环境中,创造力与责任感依然能够破土而出。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石家庄高校逐渐恢复常态,但这段特殊经历已经深刻影响了这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发现,选择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比例较疫情前上升了23%,许多学生表示,亲历疫情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

被疫情“偷走”的大学时光无法重来,但石家庄大学生们在这场考验中展现的韧性与智慧,却成为他们独特的成长印记,正如一位学生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的:“我们可能错过了樱花树下的合影,却收获了穿越风雨的勇气。”这段夹杂着困惑与坚守的青春记忆,终将在时间沉淀中显现它的价值。

当石家庄高校的银杏再次金黄,教室里重新坐满学生,那些戴口罩、做核酸的日子正逐渐远去,但这段特殊时期的经历与思考,已经悄然融入这代大学生的精神血脉,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独特行囊,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他们学会了在约束中寻找自由,在困境中发现光亮——这或许是疫情教给年轻人最深刻的一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keji/10517.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02081210175936393012581.jpg

重庆疫情防控办公室,筑牢疫情防线,守护城市安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