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是何时?
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中,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此举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夺取大城市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石家庄作为平汉、正太、石德三条铁路的交汇点,是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在清风店战役之后,石家庄的防守力量大幅削弱,晋察冀野战军决定乘机夺取该城。

济南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于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坚战。这次战役由许世友指挥,歼敌11万多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计划,使我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此次作战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军事价值。从时间上看,它发生在1947年6月,这一时期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阶段,东北地区的战略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军事力量的角逐异常激烈。在作战部署方面,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
战役过程1947年11月6日战役打响,解放军先占领机场切断空运,后突破内外市沟,经过六昼夜激战,于11月12日攻克全城,歼敌4万余人,生擒守将刘英。
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是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于1949年1月14日至15日进行,最终人民解放军胜利并全歼国民党守敌13万余人。战役背景 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放天津这座重要城市。
石家庄战役历史背景
综上所述,石家庄战役的历史背景是国民党军在石家庄构建了坚固的防御体系,但守军状况严重,兵力不足且孤立无援,而解放军则趁机发起攻城大战,旨在夺取这一战略要点。
综上所述,石家庄之所以成为“开国第一城”,是因为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攻克的第一个大型设防城市,这一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军事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攻坚能力,也为后续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役背景:1947年11月,为了夺取石家庄这一重要的战略枢纽,并开创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了石家庄战役。战役准备:在石家庄战役之前,晋察冀野战军已经通过一系列战役削弱了国民党军在石家庄的防守力量,特别是在清风店战役中,成功歼灭了国民党第三军的主力,为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战争:清风店战役
清风店战役如何取得胜利围城打援,诱敌深入战役初期,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杨成武、耿飚指挥)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作战,主动进攻保定以北的徐水,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吸引国民党军增援。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率主力3万人从石家庄北上支援徐水,误判解放军主力仍在保定以北,放松警惕。
清风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省定州市留早地区(清风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运动战战役,是杨得志围点打援战术的代表作。1947年秋,国共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华北战场局势紧张。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整编第3军约7万余人,从正太铁路一带南下,意图解救被围困的国军部队。
随着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晋察冀野战军的胜利之歌在华北大地回荡,他们接下来的目标,无疑是对准了傅作义。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策略的胜利,更是民心与决心的胜利,它预示着华北战场的新篇章即将揭开。
战役影响:清风店战役的胜利,为随后的石家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党中央将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迁至西柏坡,以及后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战略上的突破,更是人民战争力量的胜利,彰显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清风店战役后,解放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战役成果:全歼敌军:解放军在清风店战役中,历经8天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实现了从围点打援到运动歼敌的战术转换,最终全歼国民党军第3军7万人,这一战果是解放军在战略反攻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月11日黄昏发起战役,至12日,第2纵队2个旅、第3纵队一部攻占徐水车站及南、北城关;第3纵队(欠1个团)、第4纵队、独立第7旅等部于徐水城以北烟台、芦草湾、三台镇地区;开辟了打援战场;第2纵队1个团占领徐水城南漕河沿岸,向保定警戒。
钟南山担忧的事发生!石家庄发重要禁令,各地紧急增援,让人揪心
钟南山院士担忧的是国内会出现疫情反复、散发的情况,近日石家庄的疫情状况印证了这一担忧。 具体说明如下:钟南山院士的担忧内容:钟南山院士早前表示,国内疫情不会出现像刚开始那样的大规模暴发情况,因为中国已形成非常有效、严密的防控体系,但他担忧国内会有疫情反复、散发出现的情况。
天然气的爆炸速度很快只需要0.5秒,而且只需要达到15%的天然气爆炸极限,就能让周围100米的建筑物损坏,此刻人的生还机会寥寥无几。这场食堂坍塌事故让人揪心,所以日常科学合理使用燃气尤为重要,希望类似事故不要再发生,更不要有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