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北端的省份,拥有漫长的边境线和多个重要口岸,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而严峻,面对疫情挑战,黑龙江省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疫情管理模式,实现了防控效率和社会运行稳定的平衡。
黑龙江省的疫情管理以“精准防控”为核心原则,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覆盖全省的疫情监测网络,实现确诊病例、密接人员、风险区域的动态管理,在哈尔滨、绥芬河等重点城市,采用分区分级精准管控模式,既避免“一刀切”式封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又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特别是在口岸疫情防控方面,实行“人、物、环境同防”,对入境人员严格执行“14+7”隔离措施,对进口货物实施全面检测和消杀,构筑起外防输入的坚固防线。
黑龙江省注重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平战结合的指挥体系,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24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风险区域划定等工作,全省储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建立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不断优化核酸检测流程,在大规模筛查中采用“混采混检”方式,提升检测效率,最快4小时就能出具检测结果。
在疫苗接种方面,黑龙江省全面推进全民接种工作,通过设立固定接种点、流动接种车、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高接种可及性,尤其关注老年人和基础疾病人群的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省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比超过90%,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
黑龙江省的疫情管理还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在严格执行防控措施的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为独居老人、孕产妇、重症患者等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疫情期间的正常医疗需求,通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为隔离居民提供生活物资配送、心理疏导等服务,让防控工作更有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特色优势,组织中医药专家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为集中隔离人员、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中药预防汤剂,将中西医结合贯穿于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当前,黑龙江省的疫情管理正在向常态化防控阶段转变,通过建立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协调机制,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又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这种精准、科学、高效的防控模式,不仅为黑龙江省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他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黑龙江省将继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筑牢群防群控防线,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