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据广州市卫健委通报,本次疫情为Delta变异毒株感染,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截至6月10日,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已超过百例,疫情主要集中在荔湾区、海珠区、番禺区等区域。
Delta变异毒株(B.1.617.2)最早发现于印度,是目前全球主要流行毒株之一,其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力强,感染者病毒载量比普通毒株高出数倍,广州此次疫情溯源显示,病毒可能通过境外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首例患者为荔湾区一名75岁女性,后续病例多与荔湾区康王中路相关茶餐厅、超市等场所关联,呈现明显的聚集性传播特征。

面对疫情,广州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多项措施遏制病毒扩散,一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截至6月10日,全市已完成超过1800万人次的筛查,重点区域实行多轮检测,二是精准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将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等区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理,人员只进不出,三是加强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四是推进疫苗接种,截至6月9日,广州累计接种疫苗超过1500万剂次,人群免疫屏障正在加快构建。
本次疫情也暴露出一些防控难点,Delta毒株传播隐匿性强,一些感染者症状不典型,给早期发现带来挑战,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人口流动性大,防控压力显著,为此,广州市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包括暂停堂食、关闭娱乐场所、限制公共交通客流等,并呼吁市民非必要不离穗。

疫情的发生也对广州的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区域停工停业,餐饮、零售等行业受到冲击,但广州市政府同时出台了纾困政策,包括减免租金、提供补贴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线上经济、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表示,广州此次应对疫情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体现了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指出,Delta毒株虽然传播力强,但现有疫苗仍具有保护效果,特别是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较高,加快疫苗接种是应对疫情的关键手段。
对于市民而言,日常防护仍需保持高度警惕,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减少聚集是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行程轨迹。
总体来看,广州疫情目前处于可控范围,但防控工作不能松懈,随着核酸检测范围的扩大和疫苗接种的推进,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本次疫情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必须时刻绷紧防控之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曾成功应对非典疫情,拥有丰富的公共卫生经验,相信在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州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