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突发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据广州市卫健委通报,本轮疫情传播链复杂,涉及多个区域,且病毒传播速度较快,而与广州仅一水之隔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迅速反应,紧急调整防疫政策,进一步收紧通关限制,展现出珠三角地区在疫情防控上的高度协同与快速响应能力。
广州疫情现新特点,传播链延伸迅速
广州本次疫情最早发现于白云区,随后在海珠、天河等区也出现关联病例,与以往疫情不同的是,本次疫情感染源头尚未完全明确,存在一定社区传播风险,广州市政府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重点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暂停部分公共场所的运营,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疫情毒株经测序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这也为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疫情发生后,广州市民积极配合防疫措施,多个区域的核酸检测点排起长队,不少市民表示,虽然对疫情反复感到疲惫,但仍会全力配合政府工作,希望尽快切断传播链,广州已对涉及疫情的区域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
澳门紧急响应,防疫政策再收紧
作为与广州人员往来密切的相邻地区,澳门特区政府在广州疫情出现后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澳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宣布,自即日起,所有由广州入境澳门的人员,须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建议市民非必要不前往广州,澳门还加强了对内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的排查力度。
澳门与内地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防联控机制,此次广州疫情发生后,澳门迅速与广东省卫健委建立信息通报渠道,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共享,澳门卫生局局长罗奕龙表示,澳门将持续关注广州疫情发展,不排除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防疫措施的可能,澳门本身的防疫政策仍然保持在内地入境者“7+3”隔离模式,即7天集中隔离加3天居家健康监测。
广澳联防联控彰显区域协作优势

广州与澳门虽然分属广东省和特别行政区,但两地人员往来频繁,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此次疫情应对中,两地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上的协作能力,从信息共享到政策联动,从核酸检测互认到隔离措施衔接,广澳两地的合作已成为区域联防联控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采取“动态清零”政策,与内地保持高度一致,这种策略使得澳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21年,澳门成为全球少数全年无本地病例的地区之一,这与其严格的防疫政策和与内地的紧密合作密不可分。

疫情下的思考:如何平衡防控与生活?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疫情反复已成为常态,如何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各地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广州和澳门的做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既要采取快速果断的措施遏制疫情扩散,又要加强区域协作,避免“各自为战”;既要坚持科学的防疫策略,又要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仍是应对疫情最有效的方式,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接种疫苗,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却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对政府的防疫措施给予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和流调工作,也是尽快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
广州本次疫情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澳门也将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调整政策,两地携手抗疫的经验表明,只有加强合作、科学应对,才能最终战胜疫情,守护人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