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沈阳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再次收紧,网络上开始流传各种消息,沈阳所有医院都停诊了”的说法尤其引人恐慌,牵动着每一位市民的心,事实究竟如何?沈阳的医疗系统真的陷入全面停摆了吗?本文将为您拨开迷雾,探寻真相,并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就医指南。
真相调查:并非“一刀切”停诊,而是精准防控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事实:“沈阳所有医院都停诊”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在本次疫情期间,沈阳的医疗管理部门并未下达过全市医疗机构全部停诊的命令,这种说法夸大了事实,极易造成不必要的公众恐慌。
实际情况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阻断疫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沈阳采取了 “精准管控、动态调整” 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
- 部分医院暂停或限制普通门诊: 当某家医院内部出现涉疫情况(如发现密接、次密接人员,或环境检测异常),或根据流调轨迹需要配合大规模筛查时,该医院可能会被要求暂时关闭门诊、急诊或暂停接收非紧急住院患者,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并对全体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核酸检测,这是一种对患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临时性、局部性措施。
- “黄码医院”的设立与运行: 针对健康码为黄码的涉疫风险人群,沈阳市指定了专门的“黄码医院”,这些医院承担着为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以及健康码异常人员提供医疗保障的重任,这既保证了风险人群的正常就医需求,又将其与普通患者进行物理隔离,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 互联网医院的强力支撑: 疫情期间,沈阳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发挥了巨大作用,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线上问诊、药品邮寄的方式,实现“无接触”就医,极大地减少了线下人员聚集,也缓解了实体医院的压力。
网传的“都停诊”是对上述复杂且必要的防控措施的曲解,市民看到的可能是某家熟悉的医院临时停诊的通知,但绝不能以偏概全地理解为全市医疗系统的瘫痪。
当前沈阳医疗机构运行现状如何?
截至目前,沈阳市绝大多数医院,尤其是急危重症救治中心,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等核心医疗机构的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确保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孕产妇、儿童等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普通门诊方面,大部分医院正常开放,但普遍实行 “非急诊全面预约制” ,市民如需就诊,务必提前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进行预约,并严格按照预约时段错峰就诊,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扫码(辽事通健康码、行程卡)、测温、佩戴口罩”的防疫三件套,并提供规定时间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些措施虽然给就医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却是保护每一位就医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必要屏障。
给沈阳市民的疫情期间就医建议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市民应如何安全、有序地就医呢?
-
分清缓急,选择合适渠道:
- 急危重症: 如遇突发心梗、脑卒中、严重外伤、高危孕产等情况,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直接前往医院急诊科。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切勿因害怕疫情而延误救治。
- 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咨询、续方开药。
- 普通门诊: 务必提前预约,做好个人防护,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及相关证件。
-
做好就诊前准备:
- 提前查询目标医院的最新就诊公告,了解其对核酸证明时效、行程卡等具体要求。
- 准备好辽事通健康码、行程卡,以及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尽量减少陪同人员,如非必要,不携伴就诊。
-
保持心态平和,不信谣不传谣:
- 密切关注“沈阳发布”、“健康沈阳”等官方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对来源不明的网络传言保持警惕,不轻信、不扩散。
- 理解并配合医院的各项防疫措施,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沈阳的医疗系统在疫情考验下,正以科学、精准的策略努力维持着高效运转。“医院都停诊”是危言耸听的谣言,但部分医院的临时调整确是疫情防控下的现实,作为市民,我们无需过度恐慌,而应多一份理解与配合,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就医方式,唯有医患同心,社会协力,我们才能更快地穿越疫情的阴霾,迎接恢复正常生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