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房产 津门战疫丰碑,那些以生命托举希望的姓名不应被遗忘

津门战疫丰碑,那些以生命托举希望的姓名不应被遗忘

当一座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因疫情按下暂停键,总有人以奔跑的姿态逆行,在天津多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批勇士将生命定格在防疫一线,他们不是新闻报道中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有温度、有故事的姓名,这份用生命铸就的“牺牲人员名单”,是这座城市记忆深处最沉重的部分,也是一面映照人性光辉与制度温度的镜子。

津门战疫丰碑,那些以生命托举希望的姓名不应被遗忘

这份名单上,有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2022年1月奥密克戎突袭津城,某社区医院52岁的李医生在连续核酸采样16小时后,突发心源性猝死,他的防护服里,还装着没来得及吃的降压药;他的手机屏幕上,是女儿发来的“爸爸,生日快乐”,同样,天津市急救中心的调度员王大姐,在疫情最吃紧的30天里昼夜无休,协调转运病例,最终因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她生前最后一通电话记录是:“您别急,救护车马上就到。”

名单里,还有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河西区某街道的党委副书记老张,在组织封控小区物资配送时,因劳累过度从楼梯栽下,再没醒来,居民们后来才知道,他妻子也在隔离,读高中的儿子一个人在家吃了七天泡面,滨海新区一位90后社工小刘,怀孕初期仍坚守岗位,负责流调信息录入,因过度疲劳导致流产并引发并发症离世,她的工作笔记上写着:“明天记得给3号楼独居王奶奶送胰岛素。”

名单中,更不乏默默无闻的保障人员,除夕夜,54岁的环卫工人赵师傅在进行封控区垃圾清运后,突发心肌梗塞,他的同事收拾遗物时,发现他准备带给孙子的新年红包还没送出去,志愿者车队队长小郭,连续28天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因车祸不幸遇难,他微信最后一条朋友圈是:“今天送了第186趟,有个护士在车上睡着了,没忍心叫醒。”

这些姓名背后,是1380万天津市民共同经历的艰难时刻,当我们在和平区睦南公园欣赏海棠时,在意大利风情区喝咖啡时,在海河畔散步时,不该忘记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用生命筑起了安全防线,他们的牺牲,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中那些具体而微的人性光芒——那不是冷冰冰的行政指令,而是无数个体用血肉之躯撑起的责任与担当。

比铭记更重要的是反思,这些牺牲暴露出的基层工作者权益保障不足、应急体系人性化关怀缺失等问题,正在倒逼城市治理升级,天津随后建立的“强制轮休制度”、为一线人员购买意外险、设立心理干预热线等举措,都是对这份名单最郑重的回应,真正的纪念,是让生者不再重蹈覆辙。

在天津档案馆的抗疫专题展中,有个特别展区不放置任何实物,只有不断滚动的牺牲人员姓名和照片,策展人说:“这里不需要解说词,因为每个名字都会说话。”是的,这些名字在诉说:所谓英雄,就是普通人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所谓铭记,就是不让任何一份牺牲沉入历史的静默。

当津沽大地的海棠再次盛开,当古文化街重现烟火气息,请记得——这座城的复苏,是由一个个有温度的名字托举而来的,他们值得被镌刻在城市记忆的最深处,不仅在今天,更在每一个平安寻常的日子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fangchan/15000.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10/20251009174010176000281091695.png

上海与南昌疫情下的城市应对与反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