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澳瑞特 财经 海口封了,一座岛屿城市的呼吸与脉搏

海口封了,一座岛屿城市的呼吸与脉搏

7月9日凌晨,海口发布全域静态管理通告,那一刻,这座常年沐浴在热带阳光下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海口封了,一座岛屿城市的呼吸与脉搏

海风依旧,街道已空

往日的海口,此刻应是另一番景象,滨海大道上车流如织,老爸茶馆里人声鼎沸,骑楼老街上游客如织,海甸溪畔渔民正整理渔网,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椰香,穿梭在大街小巷。

而此刻,街道空了。

世纪大桥罕见地没有堵车,但这份畅通让人心生落寞,明珠广场的霓虹灯依然闪烁,却照不见往来的行人,白沙门公园的沙滩上,只留下海浪一遍遍拍岸的声音。

这不是海口第一次面临疫情考验,但却是最彻底的一次静态管理,城市的喧嚣戛然而止,只剩下红绿灯兀自变换着颜色。

静态之下,暗流涌动

表面静止的海口,内里却有着不一样的脉动。

在龙华区一栋居民楼里,社区网格员小李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他负责的网格有387户居民,其中27位独居老人、13个孕妇、9个需要定期就医的慢性病患者,他的手机永远在充电状态,因为“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求助电话”。

“阿婆,药我放门口了,您记得拿!”隔着门,小李大声嘱咐,门内传来老人带着海南口音的回应:“辛苦侬了,进来喝口水咯?”“不了阿婆,还有十几家要送。”

这样的对话,在海口各个社区重复着,静态管理下的城市,因无数个“小李”而保持着最基本的生机。

海口的“菜篮子”正在全力运转,江楠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工人们通宵分拣打包,凌晨四点,第一批保障蔬菜已装车出发,将在日出前送达各个封控小区。

“价格还是平时的价格,供应量是平时的三倍。”市场负责人声音沙哑,“我们得让市民安心。”

海岛性格:从容与温情

海口人对这次“封城”的反应,很“海口”。

没有恐慌,没有抢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慵懒”的从容,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宅家烹饪的海南鸡饭,有人开玩笑说“终于有机会把老爸茶喝个够”,还有人整理起历年闯台风的心得:“海口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这种从容,源于海岛城市特有的生存智慧,每年都要迎接台风的洗礼,让海口人懂得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椰子树之所以能在狂风中屹立不倒,不是因为树干有多粗壮,而是懂得随风弯曲。

温情也在特殊时期静静流淌,一个小区居民自发组织起物资共享群,谁家缺瓶酱油,在群里问一声,十分钟后就能在门口收到邻居挂着的袋子,袋子上还贴着便条:“加点黄灯笼辣椒更香哦!”

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呼吸

海口封了,但海口的呼吸没有停止。

这次暂停,让我们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本质,它不只是旅游攻略上的度假天堂,更是近三百万市民安居乐业的家乡,那些平日里被游客忽略的细节——街角修补渔网的老人、凌晨开始准备食材的抱罗粉店老板、永远笑眯眯的三轮车司机——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脉搏。

封控终将结束,海口会恢复往日的热闹,但这段特殊时期的记忆会长久留存:空无一人的骑楼老街在夕阳下的剪影、志愿者防护服里能倒出汗水的瞬间、社区居民隔空合唱《请到天涯海角来》的夜晚……

当解封之日来临,当海口的脉搏再次强劲跳动,我们或许会更加懂得: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平时的繁华喧嚣,更在于特殊时刻的彼此守护。

海口封了,但海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永远奔涌的琼州海峡,短暂的静止之后,是更加汹涌的潮汐,而这座岛屿城市,将在每一次考验后,如岸边的礁石般,被冲刷得更加坚韧、更加温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hukunart.com/caijing/9160.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zhukunart.com/zb_users/upload/2025/09/20250930025616175917217654588.jpg

重庆疫情下的防控措施与成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