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门返回武汉已经一周了,回想起这次特殊的归家之旅,感触颇多,作为疫情期间少数有跨境旅行经历的普通人,我想记录下从澳门返回武汉的全过程,为有类似需求的朋友提供参考,也展现特殊时期跨境防疫的真实面貌。
出发前的周密准备
我的澳门之行原本计划只有五天,主要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在确定返程日期后,我便开始密切关注两地的防疫政策,澳门防疫政策相对稳定,而内地政策则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我提前72小时开始,每天查看“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和“武汉本地宝”公众号的最新防疫要求。
最关键的是核酸检测安排,根据当时政策,从澳门返回内地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我算好时间,在离开澳门前一天上午,前往澳门综艺馆的常规病毒核酸检测站进行检测,这里24小时开放,十分方便,费用为70澳门元,采样后6小时,我通过澳门健康码APP获得了电子版检测报告,同时打印了两份纸质版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核酸检测,我还需要完成海关出入境健康申明,这项申报现在主要通过“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完成,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旅行史和健康状况,提交后生成的二维码需要截图保存,这在口岸通关时会大大节省时间。
澳门出境与口岸通关
我选择经珠海拱北口岸返回内地,这是澳门与内地最繁忙的陆路口岸,澳门侧出境手续如常,快捷高效,但进入内地区域后,防疫检查明显严格起来。
在珠海关口,工作人员仔细查验了我的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码和海关健康申明二维码,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澳门是低风险地区,但防疫流程一丝不苟,我看到有几位旅客因核酸报告时间不符合要求或被引导至指定区域重新检测。
完成珠海口岸的通关手续后,我立即通过“鄂汇办”APP填报了返汉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了武汉健康码,显示为绿色,并提示我需要进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我还接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确认电话,详细询问了我的返汉行程安排。
返汉旅途中的防疫措施
从珠海到武汉,我选择乘坐高铁,在珠海站进站前,需要再次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高铁上,乘务员会不时提醒乘客戴好口罩,减少车厢内走动,我注意到,列车上的餐饮服务也调整为以包装食品为主,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到达武汉站后,出站通道设置了明显的分流标识,来自不同风险地区的旅客需要走不同通道,因为我来自低风险地区澳门,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所以走的是“快速通行”通道,只需再次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即可出站,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抵达武汉后的健康管理
根据武汉市当时的防疫政策,从澳门等低风险地区返汉人员不需要集中隔离,但需要进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社区工作人员加了我的微信,发送了详细的健康监测要求:每天测量两次体温,并通过微信上报;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报告。
我严格遵循这些要求,每天定时测量体温,并尽量减少外出,返汉后的第三天和第七天,我还按照要求到指定核酸检测点进行了两次免费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七天后,我的健康码状态完全恢复正常。

思考与建议

这次从澳门返回武汉的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国内防疫体系的严密与高效,从澳门核酸检测,到口岸通关,再到社区健康管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既防范了疫情输入风险,又保障了人员有序流动。
对于有计划从澳门返回武汉的朋友,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提前关注两地最新防疫政策,避免因信息不及时造成麻烦;二是合理安排核酸检测时间,确保报告在有效期内;三是提前完成各类线上申报,节省通关时间;四是主动配合社区管理,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防疫政策也会随之调整,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支持并积极配合防疫措施,就一定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我的这次澳门回武汉之旅,正是千千万万跨境人员防疫的一个缩影——严谨但不失温度,规范且高效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