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秋,青藏高原东麓的西宁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这座海拔2300米的高原古城,以惊人的速度和力度,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西宁市的疫情防控,既有着与中国其他城市相似的常态化措施,又面临着高海拔、多民族、流动人口复杂等独特挑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西宁模式”。

科学精准,快速响应的防控体系
西宁市在面对疫情突袭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的疫情防控指挥部,通过大数据分析、流调溯源和核酸筛查“三结合”的方式,迅速锁定风险区域和人群,实现精准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西宁市创新推出“网格化+疫情防控”模式,将全市划分为98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精细化防控网络,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防控效率,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高原特色,因地制宜的防疫策略
西宁市充分考虑高原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制定出适合本地的防疫方案,针对高原缺氧环境,为防疫人员配备便携式氧气瓶;针对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为户外检测点加装保暖设施;针对多民族聚居特点,提供汉、藏、回等多语言版本的防疫指南。

在核酸检测方面,西宁市科学布局采样点,不仅覆盖城市社区,还派出移动采样队深入偏远牧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采样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保障民生,温暖人心的西宁温度
疫情防控期间,西宁市建立生活必需品保障机制,确定126家重点保供企业,建立“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无接触配送体系,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社区志愿者提供代购服务,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教育部门创新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考虑到部分学生家庭网络条件有限,联合通信企业推出免费流量包,并为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平板电脑租赁服务,各大医院开通互联网问诊平台,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在线复诊,药品通过快递送达患者手中。

众志成城,全民参与的抗疫画卷
在西宁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无数感人故事,医护人员连续作战,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脸庞成为最美风景线;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用脚步丈量责任;志愿者主动请缨,红色马甲闪耀在古城每个角落。
市民们自觉配合防疫措施,有序排队核酸检测,主动减少外出活动,“宅家也是抗疫”成为共识,企业纷纷捐款捐物,餐饮店为防疫人员免费送餐,出租车组成爱心车队接送医护人员...一幅全民抗疫的壮丽画卷在西宁徐徐展开。
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利
西宁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稳岗补贴等组合拳,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
西宁市提前谋划复工复产方案,建立白名单制度,保障重点企业有序生产,开展“点对点”运输服务,解决企业物资运输和员工通勤问题,这种精准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为高原古城注入了复苏活力。
西宁市的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只要坚持科学精准、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座高原古城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疫情终将过去,但西宁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团结精神和城市品格,将永远镌刻在这座古城的发展史册中,成为推动西宁迈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