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感染者16.27万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九成,无死亡病例,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准防控,目前广州疫情形势总体可控,所有防控措施正朝着对市民生活影响最小的方向优化调整。
最新疫情数据:传播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在发布会上通报,过去一周广州新增感染人数持续下降,社会面阳性个案回落至每天100例以下,本轮疫情高峰在11月17日至23日期间,单日新增确诊最高达到8713例,随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目前全市密切接触者追踪及时率、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管控率均达到100%,未出现大规模医疗资源挤兑情况。
广州作为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本轮疫情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等区域病例数较多,但大多数集中在隔离观察人员和中高风险区域人员中,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感染率低于预期,这得益于前期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的有力措施。
防控措施优化:精准划定风险区
广州市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持续优化防控措施,目前全市共划定高风险区268个,较11月底减少近四成,这些高风险区以楼栋、单元为单位精准划定,避免了扩大化管控带来的社会影响。
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核酸检测精准免检”方案,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可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这一措施既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也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
在公共场所防控方面,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公共场所仅需扫场所码,测量体温即可通行。
医疗救治能力:方舱医院空床率超七成
广州市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启用19家方舱医院,总床位数超过7万张,累计收治患者12.7万人,已出院8.6万人,当前在院患者中,无症状和轻型病例占比97.3%,普通型占比2.6%,重型和危重型仅7例(均为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雷春亮介绍:“目前方舱医院空床率超过70%,完全有能力接收新增感染者,我们针对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群体设置了‘爱心舱’,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
在重症医疗资源方面,广州全市ICU床位总数已达2110张,配备重症医学医师2230人、护士5133人,同时建立了专家组巡诊制度,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民生保障体系: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疫情期间,广州市民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备受关注,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炳祥表示:“目前全市日均蔬菜供应量约8000吨,生猪屠宰量约1.8万头,各大商超库存充足,线上线下配送渠道畅通。”
针对高风险区居民生活保障,广州组建了超过5万人的社区服务团队,提供物资配送、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开通24小时民生热线,日均处理群众诉求超过1.2万件。
在教育领域,广州市中小学已有序恢复线下教学,市教育局联合广电部门开设“广州电视课堂”,保障暂时无法返校学生的教学需求,高校校园实施常态化防控,合理安排学生错峰放假返乡。
元旦春节展望:无须“就地过年”
针对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表示:“基于当前疫情形势研判,广州不会采取‘就地过年’的倡议,但我们建议市民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
交通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广州地区旅客发送量约2300万人次,较2021年增长15%,各交通站点将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和健康码,但继续落实测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常规措施。
张周斌特别提醒:“老年人接种疫苗尤为重要,目前广州8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接种率仅76.8%,完成加强免疫的仅40%,我们呼吁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结束语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始终坚持科学精准、民生优先的原则,通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控制了疫情传播,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社会运行的影响,这种精准防控模式为超大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后续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减弱、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广州市民正逐渐回归正常生活轨道,相信在科学防控措施保障下,广州能够顺利度过这个不平凡的冬天,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