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精准防控与民生便利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课题,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人文大省,以“疫情防控一网通”平台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起一套高效、透明、便民的防疫体系,不仅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更在技术赋能中展现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一网通”的架构:数据融合与功能集成
山西省“疫情防控一网通”平台以省级政务云为基础,整合了卫生健康、交通、教育、社区管理等多部门数据,实现了三大核心功能:
- 动态信息实时同步:通过对接国家疫情数据与本地监测系统,平台可实时更新风险区域、防控政策及核酸检测点信息,并通过短信、APP推送等方式触达民众,避免信息滞后带来的管理漏洞。
- 健康码智能管理:基于行程轨迹与健康申报数据,平台生成动态健康码,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人群实施分级管控,在太原、大同等重点城市,健康码还与公交、社区门禁系统联动,实现“无感通行”。
- 全流程服务覆盖:从疫苗接种预约、核酸检测报告查询到隔离政策咨询,民众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即可完成全流程操作,大幅减少线下聚集与时间成本。
精准防控: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跑路”
传统防疫依赖人工排查与纸质登记,效率低且易产生疏漏,山西“一网通”通过数据建模与智能分析,实现了三大突破:
- 风险预测前置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流动人口轨迹,平台可提前预警潜在传播风险,辅助政府调整防控重点,在2022年元旦期间,平台通过分析返乡人员数据,精准锁定了3个需加强管控的县域,避免了疫情扩散。
- 资源调度最优化:基于各区域核酸检测需求与医疗资源分布,平台动态分配物资与人员,确保检测点高效运转,在运城某次突发疫情中,平台2小时内协调了200名医护人员支援重点区域,检测效率提升40%。
- 流调溯源自动化:通过整合支付数据、交通刷卡记录等,平台可将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排查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为快速阻断传播链争取宝贵窗口。
民生温度:科技背后的“人情味”
数字化防控并非冷冰冰的指令传递,山西在推进“一网通”时尤为注重人文关怀:
- 特殊群体绿色通道: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数字弱势群体,平台开通电话专线与社区代办服务,并在健康码查验中增设“人工核验”选项,避免“数字鸿沟”造成的出行障碍。
- 企业帮扶一体化:通过“一网通”的商事服务模块,企业可在线申请防疫补贴、办理货运通行证,保障经济循环与疫情防控两不误,2023年初,晋中市某农产品企业通过平台快速办理冷链运输证,避免了500吨蔬果滞销。
- 心理疏导与舆情响应:平台嵌入心理健康咨询与谣言辟谣功能,及时缓解民众焦虑,在太原疫情反复期间,专栏专家通过直播解答防控疑问,单场观看量超百万人次。
未来展望:从应急工具到长效治理引擎
山西“疫情防控一网通”的价值已超越短期防疫需求,正逐步演变为城市智慧治理的基础设施,下一步,平台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强化数据安全,并拓展至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应急物资管理等场景,推动“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的治理模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