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这座被誉为“青城”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维护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机构,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监督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以下简称“呼和浩特市监局”)肩负着监管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使命,本文将深入探讨其职能、工作亮点、挑战及未来方向,展现其在地方治理中的核心价值。
呼和浩特市监局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19年,由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多个部门整合而成,这一改革旨在优化监管资源,提高执法效率,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作为省市级监管机构,它直接服务于呼和浩特的400多万人口,覆盖从食品餐饮到工业产品、从知识产权保护到消费者投诉处理的广泛领域,其核心职能包括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市场监管执法、产品质量监督、食品安全保障、价格监管以及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通过这些工作,呼和浩特市监局不仅维护了市场公平,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呼和浩特市监局展现了多项亮点,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该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通过定期抽检、专项整治和智慧监管平台,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监局针对校园食堂、农贸市场和网络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多次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据统计,2023年,该局共完成食品抽检超过1万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呼和浩特市监局建立了高效的投诉举报机制,通过“12315”热线和线上平台,及时处理消费者纠纷,2023年,该局受理消费者投诉近2万件,解决率达95%以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该局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维权意识,例如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组织大型宣传活动,普及消费知识,曝光典型案例,营造了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呼和浩特市监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简化企业登记流程、推行“多证合一”和电子营业执照,该局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创业活力,2023年,呼和浩特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同比增长10%以上,该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本地特色产业如乳业和旅游业,呼和浩特市监局开展了专项执法,保护了“呼和浩特乳制品”等地理标志产品,提升了区域品牌价值。
呼和浩特市监局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新经济业态的兴起,如电商平台、共享经济和直播带货,监管难度不断加大,网络交易中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频发,要求监管手段必须与时俱进,人员编制和经费有限,导致执法覆盖不足,尤其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市场,监管盲区依然存在,公众对监管透明度和执法公正性的期待日益提高,呼和浩特市监局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以提升公信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呼和浩特市监局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互联网+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预警和精准执法,该局已试点运行食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产品来源,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呼和浩特市监局还将加强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协同执法,形成监管合力,该局计划扩大公众参与渠道,如设立“市民监督员”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监督管理局呼和浩特作为守护青城市场秩序的坚强堡垒,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未来,它需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提升执法水平,为呼和浩特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并参与市场监管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市场环境,呼和浩特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