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商业零售领域,各大城市商场的运营状态成为经济复苏的晴雨表,郑州作为河南省会,经历了多次疫情反复,其商场从封闭到逐步开放的历程,反映了城市韧性与民生需求;而沈阳作为东北重镇,其商场是否开门营业,则牵动着当地居民的心,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座城市的商场现状,结合数据与实地观察,为读者呈现一幅疫情下的商业图景。
郑州商场:从停摆到复苏的艰难历程
郑州在2021年夏季和2022年初遭遇了多轮疫情,商场一度成为防控重点,2021年7月,郑州因暴雨和疫情双重打击,全市商场暂停营业,例如郑州丹尼斯百货、正弘城等大型商场关闭近一个月,据郑州市商务局数据,2021年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约5%,商场客流减少超30%,这期间,商场转向线上渠道,通过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维持运营,但线下体验的缺失让许多商户面临亏损。
进入2022年,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和精准防控政策的实施,郑州商场逐步复苏,2022年3月,郑州商场在严格落实扫码、测温、限流等措施下重新开放,郑州万象城、大卫城等商场引入了智能防疫设备,如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确保安全运营,商场通过举办促销活动和夜间经济项目,刺激消费回暖,据本地媒体报道,2022年五一假期,郑州重点商场客流恢复至疫情前的80%左右,销售额同比增长15%,这背后是政府与企业合作的结果,例如发放消费券、减免租金等政策,助力商场渡过难关。
复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底,郑州再次面临疫情挑战,部分商场短暂关闭,但这次应对更为迅速,通过分区管控和数字化管理,减少了全面停摆的影响,郑州商场的经验表明,疫情下商业韧性在于灵活转型和社区支持——许多商场与周边居民区建立联动,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沈阳商场:开门营业现状与挑战
转向沈阳,这座东北中心城市在疫情期间也经历了波折,2022年初,沈阳出现零星疫情,导致部分商场如沈阳中兴大厦、万象汇等短暂关闭,但总体而言,沈阳商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开门营业状态,这得益于当地较低的疫情风险和高效的防控措施,据沈阳市卫健委数据,2022年沈阳商场开业率维持在90%以上,仅在疫情高风险期实行限流或临时关闭。
沈阳商场的运营现状如何?以沈阳中街商业区为例,这里是东北最繁华的购物街区之一,在2022年春季,中街商场基本正常营业,但需遵守严格的防疫规定:入口处设置健康码查验点,室内限流50%,并定期消毒,沈阳商场还借鉴了其他城市经验,推出“云购物”平台,例如沈阳皇姑百货的线上商城,日均订单量增长20%,沈阳政府通过发放数字消费券,刺激本地消费,2022年第一季度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显示商场复苏势头良好。
但沈阳商场也面临挑战:东北经济转型缓慢,叠加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商场客流不稳定,沈阳某些老旧商场因经营困难而缩减营业时间,专家指出,沈阳商场需加强创新,如引入体验式消费和本土文化元素,以提升抗风险能力,对比郑州,沈阳商场在数字化程度上稍显落后,但正通过合作与投资逐步追赶。
双城对比:启示与未来展望
郑州和沈阳的商场现状,折射出中国城市在疫情下的不同应对策略,郑州更注重快速响应和社区整合,而沈阳则依赖传统防控与政策支持,两座城市的共同点是,商场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转型为生活服务中心,提供餐饮、娱乐和社交功能,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商场数字化渗透率提升至40%,郑州和沈阳均在这一趋势中受益。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商场需持续创新,郑州商场可借鉴沈阳的稳定运营经验,加强区域合作;沈阳则可学习郑州的线上转型,提升抗冲击能力,疫情教会我们,商业韧性源于适应性与人性化服务——只有将消费者需求置于首位,商场才能在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疫情下的郑州商场正走在复苏之路上,而沈阳商场大多开门营业,但都需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作为消费者,我们应支持本地商业,共同书写后疫情时代的商业新篇章,通过这两座城市的镜像,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与希望,正如一位商场经理所言:“疫情终将过去,但创新与团结会让我们走得更远。”